摘要:在任意一个小时内,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12个大格。故时针和分针速度之比为1:12。选C。
六年级同学、闲暇做奥数题,能较好地提高分析能力、拓展思维。
从本文开始,详细讲解丘成桐少年班选拔考试数学整套试卷。
篇幅所限,本文先讲解第一部分,单选题8道。
家长看到后,请帮学生收藏、关注。
1.钟面上,时针的速度是分针速度的( C )。
A.1/5 B.1/2 C.1/12 D.1/60
【解析】在任意一个小时内,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12个大格。故时针和分针速度之比为1:12。选C。
【拓展】12:00时,钟表三指针重合。问:再经历多长时间秒针首次平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
这道竞赛题,对于小升初确有难度。几句话讲不透。读者可免费参阅我2025年3月15日百家号发布的图文。
2.某校有2400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天上5节课,每位教师每天教4节课,每节课由一位教师给30名学生讲授。那么该校共有教师( C )位。
A.80B.90C.100 D.110
【提醒】做应用题的目的,是提高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能力的方法,是学会列小标题。
①每天当中,每位教师可教多少名学生?
30×4=120(名)。
②每天当中,2400名学生、如果每名上4节课,需要多少位老师?
2400÷120=20(位)。
③每天当中,每名学生各缺一节课。还需要补2400节课。又需要多少位老师?
2400÷30=80(位)。
故该校共有教师20+80=100(位)。选C。
平时学习,注意学会拓展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这就引出了解法二。
【解法二】依然列小标题逐步分析。
①每天当中,全体学生需要上多少节课?
5×2400=12000(节)。
②每天当中,每位教师能提供多少节课?
4×30=120(节)。
③每天当中,总课节数÷每位教师能供多少节=教师数量。
故该校共有教师12000÷120=100(位)。选C。
3.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B)
A.不变B.减小C.增大 D.可能增大可能减小
【解析】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
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原长方形的长不变,但高度却变矮了。即原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原长方形的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底没变,高变小,故面积变小。选B。
本题属于送分,注意从理解角度解决问题。减少死记硬背。
4.a、b、c是3个不同的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下面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C )
A.>1 B.> C.> D.c×10>a+1
【解析】a、b、c仨家伙均为大于零的整数,且a>b>c。
选项A和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代入特殊值一试便知。
当有了确切答案C之后,不必要看选项D哪怕一眼。
而事实上,选项D显然不一定。
当a=20、c=3时,选项D成立;当a=20、c=2时,选项D不成立。故选C。
本题也属于送分,注意学会善于取特殊值尝试。
5.一个数分别与它相邻的两个奇数相乘,得到的两个乘积相差40,这个数是( B )
A.10 B.20C30D.40
【解析】一个数,比如4,它的相邻的两个奇数是谁?3和5。
一个数,比如5.6,它的相邻的两个奇数是谁?5和7?5.6和奇数5相邻,5.6和奇数7不叫相邻。
从题意看,他说的“一个数”,必须是偶数。
任意一个偶数比如8:与这个偶数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几?7和9相差2。
任意一个偶数t:与这个偶数相邻的两个奇数可表示为(t-1)和(t+1)。
由题意,t×(t+1)-t×(t-1)=40。有同学高呼“这题我不会解!”。
乘法分配律!
t×[(t+1)-(t-1)]=40。中括号里面表示与t相邻的俩奇数,这俩奇数相差2。
故,t×2=40。t=20。故选B。
6.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的时间比是( B )
A.2:1B.32:9C1:2D.4:3
【解析】举个例子:甲仓与乙仓存粮之比为5:7,甲仓与丙仓存粮之比为8:9,求乙仓与丙仓存粮之比。
像这样,甲仓一会儿5份,一会儿是8份,这需要统一一下。可将甲统一为40份。
这样题目就变为甲仓与乙仓存粮之比为40:56,甲仓与丙仓存粮之比为40:45。
这时候很容易看出,乙仓与丙仓存粮之比为56:45。
有然而第6题,甲乙二人的速度之比、路程之比,不存在“在娘家当姑姑、早婆家当婶子”的情况。你直接把甲乙的速度按3和4、路程按8和3算就行。
所以,甲的时间为8÷3=,乙的时间为3÷4=,二者时间之比为÷=×=,故选B。
7.有本数字书共有600页(每页都有页码),则0在页码中出现的次数是( A )
A.111B.666C105D.88
【解析】慢慢统计。从第10页开始出现0。
①10、20、30、40……90,0出现9次。
②100、200、300、400、500、600,0出现12次。
③110、120、130、140……190,0出现9次。
同理从210至290,从310至390,从410至490,从510至590,0各出现9次。
本情形,0共出现45次。
④从101至109,从201至209,从301至309,从401至409,从501至509,0共出现45次。
综上四种情形,0共出现9+12+45+45=111次。故选A。
您当然也可以分类求解。
①0出现在个位:
比如1至10,11至20,…201至210,…591至600,在这60组数当中,每组数的个位数字均出现一次0。0共出现60次。
②0出现在十位:从101至109,从201至209,从301至309,从401至409,从501至509,0共出现45次。
③有6个整百数(100、200、300、400、500、600)的十位数字是0,0又出现6次。
综上三种情形,0共出现60+45+6=111次。故选A。
8.1至1000的自然数中,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自然数有( C )个
A.800B.658C.686 D.972
【解析】
①1000÷7≈142.857。这意思是,在1至1000的1000个自然数当中,能够被7除尽的自然数有142个。
能被7整除的数,也是这142个。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是142×7=994。
②1000÷5=200。这里的200,是能被5除尽的个数。
③再算既能被5除尽也能被7除尽的数的个数。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1000÷35≈28.57。
综合以上三种情形,在1至1000的1000个自然数当中,能被5除尽或者能被7除尽的总个数是142+200-28=314。
那么,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自然数有1000-314=686(个)。故选C。
文末寄语
建议家长,督促学生细心读题、耐心分析、周密思考。
陪伴孩子过程中,尽力做到温暖提醒、及时鼓励,尽量少一些指责、批评。
建议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未经充分思考,决不随意翻答案、搜答案。
建议同学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萌生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愿望。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高中教务主任,常年兼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考数学命题组成员。
专注教育领域,持续发布小升初、中考、高考压轴大题的多角度原创详细权威解析,力求篇篇经典。不卖课、不带货、不卖资料,干干净净免费传播知识。
发文涉及科目主要有中考、高考数学,物理,也有英语,化学,作文。
整个到了高中,俺依然是您的良师益友。
期待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分享。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来源:俊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