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琦这回可真是“祸从口出”了。就在中国男篮小伙子们2025年8月16日在亚洲杯半决赛拼下新西兰、时隔十年重返决赛的荣耀时刻,这位因伤缺席的前核心却在解说席上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球队领先被追分,他说“战术执行稀烂”、“我们太难了”;对手强打得手,他马上补刀“顶不
周琦这回可真是“祸从口出”了。就在中国男篮小伙子们2025年8月16日在亚洲杯半决赛拼下新西兰、时隔十年重返决赛的荣耀时刻,这位因伤缺席的前核心却在解说席上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球队领先被追分,他说“战术执行稀烂”、“我们太难了”;对手强打得手,他马上补刀“顶不住”。这些丧气话通过直播传开,瞬间点燃了球迷的怒火。
大家翻旧账的功夫也是一流,立马揪出他2019年世界杯对阵波兰时那次致命的发球失误, “波兰周琦”的梗又火了一遍。更让球迷生气的是他对新人王俊杰的评价。这位大学生球员本届赛事场均能拿13.8分,三分球准得吓人(命中率61.5%),半决赛多次关键补扣救场,到了周琦嘴里却成了“不会持球打的四号位”。球迷们直接回怼:“周琦自己国际大赛持球失误少吗?”
其实,这场风波背后是中国篮球新旧思想的碰撞。郭士强指导带领的新男篮,讲究团队拼搏,半决赛替补席都能合力砍下44分。而周琦的解说,还停留在过去那种过分依赖球星的旧思维里。网友话说得挺明白:“他说‘太难’时,赵睿们想的是‘必须赢’。”
说起来,周琦的职业生涯确实充满争议。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均1.2个篮板却给自己打高分,到2019年那次改变战局的发球失误,再到这次解说风波,他的路人缘似乎越来越差。
但事情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即便名声面临危机,周琦仍可能重返国家队。原因很简单,他的防守能力目前在国内内线中依然是顶尖的,很多教练认为他的防守能起到保险作用。这种又嫌弃又不得不依赖的矛盾心理,恰恰反映了中国篮球转型期的现实:我们希望告别过去那种有时散漫的“球星篮球”,但真正能挑大梁的顶尖球员依然稀缺。
周琦的这次解说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篮球的过去、现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它终会过去,但留下的思考不会停止:中国篮球的未来,需要的是每一个球员骨子里的那份拼劲,而不是站在一旁指手画脚。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