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走进朔城区北旺庄街道油坊头村,一排排大棚整齐矗立、卷帘拉起,村民们正忙着进行西红柿、甘蓝、黄瓜等种苗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在破膜、栽苗、盖土、浇水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在棚内“安家落户”。
近日,朔州市各个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浓浓、春光无限,种植户们抢农时、抓春播、抓建设,为大棚蔬果抢先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走进朔城区北旺庄街道油坊头村,一排排大棚整齐矗立、卷帘拉起,村民们正忙着进行西红柿、甘蓝、黄瓜等种苗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在破膜、栽苗、盖土、浇水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在棚内“安家落户”。
“今年种了两个棚2亩左右,一棚西红柿,一棚黄瓜。西红柿秧苗是从太谷买来的,数量2200苗左右。太谷苗是嫁接苗,一是产量高,二是抗病力强。预计从现在开始栽培,3个月以后基本成熟,到了摘果期。”大棚种植户张天向记者介绍。
油坊头村是朔城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大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近年来,油坊头村积极发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引进蔬菜种植良种良技,全村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400座、春秋拱棚200座。
在应县,设施农业大棚里也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臧寨乡大营村西,由应县亿达公司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新建的25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保温层膜纸的反射下,宛若一片“蓝色海洋”。走进棚内,只见工人忙着对新栽种的香瓜和甘蓝幼苗进行养护。据介绍,该项目占地200亩,全部配齐水、电、路、井等基础设施。计划建设大棚以及冷藏、冷链系统和玻璃温室(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覆被式蔬菜大棚10个、全钢架结构塑料大棚15个,后续还将建设13个大棚。
“这个项目目前实际投资金额已有1000多万元。建成后大棚产权属各村所有,由企业运营,项目收益按年度和投资比例分配给各村,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臧寨乡党委书记李德海介绍。
近年来,朔州将“棚室经济”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公司+园区+农户”合作绑定等模式,不断促进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1至2月,朔州市种植业产值达2722.6万元。预计,随着春耕备耕全面展开,种植业产值将进一步增高。
来源:楠楠姑娘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