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五代·玉善财童子立像,是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佛教玉雕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也是研究五代玉器工艺与佛教艺术的珍贵标本
唐~五代·玉善财童子立像,是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佛教玉雕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也是研究五代玉器工艺与佛教艺术的珍贵标本
玉像以透光性良好的青白玉雕琢而成,通高8.6厘米,质地细腻温润,表面抛光度极高,在光线下呈现半透明质感,彰显五代玉器的典型特征。童子呈站立姿态,身体右倾作俯视状,双手插于腰间,衣衫随风飘逸,一副怡然自得、天真自信之态,生动表现了善财童子为求正果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的历程
竖插于“九山八海”题材的方形底座上。
该像以青白玉雕琢而成,整体为片状圆雕,局部为镂空透雕,细部为阴线勾勒。童子大鼻小嘴,环耳,身着广袖宽衣,手腕刻划缠臂金,腰间系带,双手托于腰问,站立在飘浮的如意云头之上,形象地表现了善财童子为求正果,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的不寻常经历。
童子身着广袖宽衣,衣饰米字纹,腰间系带,手腕刻划缠臂金,袖摆随风飘逸,尽显华贵
面部开相作羽状眉、丹凤眼,眼中刻划睛珠,大鼻小嘴,环耳,表情憨态可掬,充满童趣
摄于:浙江省博物馆
善财童子出自《华严经》,相传其出生时家中涌现奇珍异宝,故名“善财”。他遍访五十三位名师(善知识)求道,最终在第二十七位参拜对象观音菩萨处得成正果,因此常被视为观音菩萨的胁侍,与观音相伴共出。雷峰塔地宫中同时出土的玉观音像,正是这一佛教故事的实物印证。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78年)统治者钱镠家族笃信佛教,雷峰塔即为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供奉“佛螺髻发”而建,初名“皇妃”塔。北宋开宝五年(972)开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完工,宋宣和、明嘉靖两次遭火焚,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众多石刻佛经、铭文砖、建筑构件及佛教遗物,吴越国王钱俶手书的《华严经跋》及南宋《庆元修创记》残碑
白素贞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
白素贞的传说肇始于唐、五代,至南宋时期在杭州初步定型。南宋时期的杭州作为经济文化中心,为民间传说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断桥相遇、结为夫妻的情节在此背景下逐渐成型。原型为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后化为人形。据传她师从黎山老母,法术高强,天性善良,以岐黄医术悬壶济世,美貌绝世且菩萨心肠。
金山寺高僧法海蛊惑许仙,离间夫妻。白素贞为救许仙,与法海斗法,引发洪水淹没金山寺,触犯天条。
法海将白素贞镇压于雷峰塔下。二十年后,其子许仕林(文曲星转世)中状元,孝感动天,白素贞终得出塔,归位仙班。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