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时所设置的驿站,除了主要为传递军事消息外,同时也是一条官道,接待传递公文的使者和奉召赴任的官员,并为其提供住宿条件。商於古道在秦汉称“武关道”,唐时有“蓝关古道”“蓝商道”、“商山道”、“商州道”、“名利路”等不同称呼。起于陕西丹凤县"商邑",止于河南省内
唐代 驿路歌声 武关道篇
利景强 文
唐代时所设置的驿站,除了主要为传递军事消息外,同时也是一条官道,接待传递公文的使者和奉召赴任的官员,并为其提供住宿条件。商於古道在秦汉称“武关道”,唐时有“蓝关古道”“蓝商道”、“商山道”、“商州道”、“名利路”等不同称呼。起于陕西丹凤县"商邑",止于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柒於",主要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商於之地在顺阳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於中,故谓之商於。” “邓州内乡县东七於村,即於中地也。”在这条路上,蓝田驿、蓝田关、武关最为著名,故又称“蓝武驿道”。至唐德宗贞元二年十二月,朝廷敕文明令:“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唐会要》卷61)这条路遂升格为仅次于大路驿的“次路驿”,即全唐第二驿道。《唐六典》载,京城长安的都亭驿站,配给驿马75匹,其他一等驿站60匹马。蓝武道属于一等驿站,应无疑问。唐代承平二百余年,战争较少,商於道遂从军事要道转变为商旅要道,起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唐代前期此道狭小难行,张九龄谓之“小道使多,驿马先少”(《荆州谢上表》),故流量不大,现存诗文也不多。到了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地位跃升,由此南行者日增;加之安史乱后李希烈阻兵江淮,汴路受阻,商於路遂成为南行的主要通道。其全程一千一百多里,有驿站二十余座,唐代规定,每隔30里设一驿站,而商於古道因地势险要,驿站间距里数一般多大于30里。唐代往来于商於古道并留下诗赋的文人很多。张九龄“四过商州”,他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故其已不止一次。其后又由丞相出官荆州长史,亦经此。
元稹“七度武关”,白居易做忠州刺史入京经过商山,此是第五次,白居有《商山路驿桐树》。白居易后来出任杭州刺史亦取道于此。白居易第六次经过作《登商山最高顶》: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白居易“七年三往复”,白居易还写有《宿清源寺》: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
老年居住在洛阳的白居易,曾一往情深地写下了怀想赞美商州的《答崔十八》: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黄公指的是汉代“四皓之一”的黄石公。
唐贞元七年(791年),商州刺史李西华拓宽商山道,又别开偏路以避水患,役工10余万,修桥道,起客舍,西至蓝田,东抵内乡(今西峡、淅川大部分,属析阳郡),开新道700余里。士民刻功德碑以作纪念,柳公权书碑文,李商隐恭篆碑额。李商隐为此赋诗《商於新开路》:
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
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
《商山麻涧》 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在商州所见。
除官赴阙者山道中绝句 杜牧
水叠鸣珂树如帐,长杨春殿九门珂。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往终如何。
注:除官:授官。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贾岛
一身绕千山,远作行路人。未遂东吴归,暂出西京尘。
仲宣荆州客,今余竟陵宾。往迹虽不同,托意皆有因。
商岭莓苔滑,石坂上下频。江汉沙泥洁,永日光景新。
独泪起残夜,孤吟望初晨。驱驰竟何事,章句依深仁。
经蓝田关往武关一段,孟郊《远愁曲》诗云:
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道中张乔
春去计秋期,长安在梦思。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停骖一惆怅,应只岭猿知。
张乔,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唐代武关道驿站的主要路线,是由京师都亭驿东行,出通化门, 经长乐驿、 灞桥驿折东南行即进入商於古道。陕西境内共有驿站17个。
灞桥驿,距长安25里处。蓝田驿,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旧唐书》记,荆州刺史裴茂长流费州,宰相王搏贬崖州司马,均赐死于蓝田驿。
青泥驿,《长安志》曰在蓝田县郭下。 蓝田县亦名"峣柳城",《水经经注》曰: "泥水历峣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谓之青泥城。 "此驿为出京后第一宿处。出蓝田县南20里,有七盘岭,七盘岭位于蓝田县南的"县南道"上。是商於古道第一险阻,路经此盘山而过。
韩公驿,在蓝田县南35里。《太平广记》记:户部侍郎杨炎贬道州司户,自朝受责,驰驿出城,不得归第,其夕次蓝田。 县尉崔清(崔朴之父)为经营行李家务甚周,后又送至韩公驿而别。时炎行李简约,妻亦病稍愈,便与炎偕往。(杨)炎执(崔)清之手,问第行。清对曰:“某第十八。”清又率俸钱数千,具商於已来山程之费。至韩公驿,执清之袂,令妻出见曰:“此崔十八,死生不相忘,无复多言矣。”炎至商於洛源驿,马乏,驿仆王新送骡一头。
蓝桥驿,又名蓝溪驿,在蓝田县东南40里。 自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裴航《赠樊夫人》诗,均有蓝桥驿的记载。 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诗,自居易《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即次蓝溪驿而作。
《蓝桥驿赠樊夫人》 裴航
同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
一饮琼浆百感生 ,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蓝桥”的来历:《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买舟还都。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后人就用蓝田仙窟代指月宫。这个故事也常被叫做"蓝桥捣药"。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蓝桥驿在蓝田县东南四十里。又作蓝溪驿。唐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为京都长安东南至商、邓、襄州要驿。元稹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诗。
蓝桥驿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元稹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西归绝句》 元稹
一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
长庆二年(823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驿 白居易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游悟真寺诗(130韵)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使行望悟真寺》 张籍
采玉峰连佛寺幽,高高斜对驿门楼。无端来去骑官马,寸步教身不得游。
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 张籍
独上七盘去,峰峦转转稠。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筝头。
水没荒桥路,鸦啼古驿楼。君今在城阙,肯见此中愁。
蓝田关,距长安170里处,是武关道上的第一关。此关在今商州区西境牧护关附近。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张九龄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注:蓝田玉山原指蓝田王顺山,古称玉山,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又有陕西小黄山之美誉,位于蓝田县城20公里的蓝桥镇蓝桥河村。
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年间,福建籍诗人欧阳詹,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回程途经蓝关,看见秦岭,触景生情,写下《题秦岭》: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其中,“北行一步掩南方”,绝妙地将秦岭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重要地位写得一清二楚。
韩愈贞元十九(803)年被第一次贬,去阳山时适逢冬季,气候恶劣。韩愈《南山诗》中回忆说:
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本已难走的山路,因寒冬结冰,愈发地冻路滑;加上大雪纷飞,视线受阻,看不清路况,只好撩起衣服,推着马往上爬,稍不留意便会大摔一跤。如此险恶的经历,即使再次回忆也怵目惊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元和十四年 即819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在去潮州路经秦岭蓝关古道(即商于古道的蓝关段)时,大雪封山,难以前行。危难之际,幸得亲人相助,韩愈不胜感慨,吟出了这首千古诗章。
出蓝田关寄董使君 陆畅
万里烟萝锦帐间,云迎水送度蓝关。七盘九折难行处,尽是龚黄界外山。
登秦岭 司空曙
南登秦岭头,回首始堪忧。汉阙青门远,商山蓝水流。
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
北川驿,距长安215里处。安山驿,距长安245里处。
仙娥驿,距长安285里处.此驿附近风景秀丽,屡为诗人称道。韩琮诗有“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
《仙娥峰下作》 白居易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商州,距长安300里。 商州是商於古道上最大的城市,位于三岔路口,为交通枢纽,军事要地,当有驿站。
《商洛山行怀古》 张九龄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陈迹向千古,荒途始一过。
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故事昔尝览,遗风今岂讹。
泌泉空活活,樵臾独皤皤。是处清晖满,从中幽兴多。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注:园绮指商山四皓(东园公唐秉、黄石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中的东园公与绮里季。
《送李太守赴商洛》 王维
商山包楚邓,积翠霭沉沉。驿路飞泉洒,关山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报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注:黄绮指商山四皓(东园公唐秉、黄石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中的黄石公与绮里季。
发商州 白居易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
商州 李涉
宫址蔓生草,洞门低枕泉。废兴人目击,何处是神仙?
四皓驿,驿名与四皓墓有关。《太平寰宇记·商州上洛县》条记:"四皓墓在县西南四里庙后。" 即墓、驿均在州城附近。
过四皓墓 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四皓驿听琴送王师简归湖南使幕》 窦庠
朱弦韵正调,清夜似闻韶。山馆月犹在,松枝雪未消
城笳三奏晓,别鹤一声遥。明日思君处,春泉翻寂寥。
洛源驿,在今商州市会峪沟与丹江交汇处的乐园(可能系“洛源”音转)。
过商山 僧 齐己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洛源驿戏题 雍陶
柳阴春岭鸟新啼,暖色浓烟深处迷。如恨往来人不见,水声呦咽出花溪。
雍陶(约789~873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
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
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 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 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 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 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
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题诗曰: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棣花驿,今丹凤县的棣花镇。《元一统志·商州·山川》有棣花山,"在州东七十里,以山多棣花得名"。
白居易有《棣花驿见杨八题梦兄弟》,雍裕之有《宿棣华馆闻雁》等。
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 白居易
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
注:杨八乃杨虞卿也。《诗经·棠棣之华》: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822年)赴杭州重宿棣华驿,见杨八旧诗,感题一绝》 白居易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
宿棣华馆闻雁 雍裕之
不堪旅宿棣花馆,况有离群鸿雁声。 一点秋灯残影下,不知寒梦几回惊。
雍裕之:唐朝人(约813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桃花驿,距长安430里,现名桃花铺。桐树馆驿,距长安455里。
桐树馆重题 白居易
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澹病使君,萧疏老松树。
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
武关驿,,位于武关之北。在今丹凤县东南90里处、武关河畔。《宝刻丛编》卷十有《唐修武关驿记》。秦岭南麓的武关旧有城垣,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武关,春秋时称“少习关”,自春秋始,历来武关均设防守。为兵家必争。为三秦要塞”“秦楚咽喉”。
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见寄 白居易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西归绝句》 元稹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再宿武关(从秦城回再题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武关 吴融
时来时去若循环,双阖平云谩锁山。只道地教秦设险,不知天与汉为关。
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闲。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
武关 胡曾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青云驿,是武关外第一驿,位于商南境内,今商南清油河。距长安510里。
《青云驿》 元稹
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谿,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愿登青云路,若望丹霞梯。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谓言青云具,瑚琏杂象犀。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珪。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
攀援信不易,风雨正凄凄。已怪杜鹃鸟,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忽遇蓬蒿妻。延我开荜户,凿窦宛如圭。
逡巡吏来谒,头白颜色黧。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
向时延我者,共舍藿与藜。乘我牂牁马,蒙茸大如羝。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昔游蜀门下,有驿名青泥。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下视日月低。银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题。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左右桃花蹊。丹霞烂成绮,景云轻若绨。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云韶互铿戛,霞服相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桑田变成海,宇县烹为齑。
虚皇不愿见,云雾重重翳。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霓。
获麟书诸册,豢龙醢为臡.凤凰占梧桐,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
灵物比灵境,冠履宁甚睽。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
金张好车马,於陵亲灌畦。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
上天勿行行,潜穴勿凄凄。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路中问程知 欲达青云驿》 雍陶
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 今夜青云驿前月,伴吟应到落西山。
《宿青云驿》 吴融
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今夜青云驿前月,伴吟应到落西山。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
层峰驿,在今商南县皂角铺。韩愈《题层峰驿梁》诗序云:"去岁贬潮州刺史, 乘驿赴任。 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
阳城驿,唐末改名富水驿,在今商南县富水镇。曾用名富水关。由于境内从龙王沟、松树沟奔腾而出的东西两条河水,并肩南下,润泽着这片丰饶的土地,故而取两水相依、水源充裕之意。阳城驿的驿名,正好与唐德宗时的名臣阳城姓名相同。史载,阳城为官廉洁,爱护百姓,声誉颇佳。阳城任谏议大夫时,宰相陆贽为用人、节财等事屡谏言,为裴延龄所谮。德宗于贞元十年(公元 794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错罢贤相陆贽,任用了权臣裴延龄。阳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使用奸臣,杀无罪人。'"他刚直不阿,犯颜直谏上疏论"延龄奸佞,赞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罪,经太子营救,才于贞元十一年(公元 795年)七月初一"贬国子司业",贞元十四年(公元 798年)九月二十三日又降为道州刺史。阳城虽遭贬而终不悔。由于驿名与人名巧合,围绕驿之改名,在唐代几位诗人中曾出现一段趣话。因为敬重阳公,不忍直呼驿馆之名而冒犯了贤者的姓名,建议应改个避讳阳城的名字。如中唐诗人元稹,因与宦官和官僚斗争遭受打击,唐元和五年(公元 810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行经商山阳城驿,伫立馆前,闻名思人,感慨落泪,写了首《阳城驿》长诗,曰:"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他首议主张阳城驿应改名:"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他把这首诗寄给白居易,白很赞同,立即写了《和阳城驿》,除完全同意"改名避贤驿,大署于门楣"的同时,还认为元的诗写了阳公的行、迹、道、节"一一皆实录,事事无了遗。""若作阳公传,欲今后世知。"应该上《全录元稹诗》。元稹提出改名,虽有白居易全力支持,但十多年里"阳城"驿名仍未变更。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为刺史。
宿阳城驿对月,自此后诗赴杭州路中作。 白居易
亲故寻回驾,妻孥未出关。凤皇池上月,送我过商山。
阳城驿 元稹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元805年元稹被贬江陵途中路过阳城驿留下的感叹。
和元稹阳城驿 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老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元稹《阳城驿》诗曰“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去已久,感我泪交流……”,这是公元大诗人公元822年,白居易贬任杭州刺史途经此驿,面对皎洁的月光,感慨道:“亲故寻回驾,妻孥未出关,凤凰池上月,关我过商山。”(《宿阳城驿对月》)
富水驿东楹有人题诗 吴融
绣缨霞翼两鸳鸯,金岛银川是故乡。只合双飞便双死,岂悲相失与相忘。
烟花夜泊红蕖腻,兰渚春游碧草芳。何事遽惊云雨别,秦山楚水两乖张。
出富水(阳城)驿即进入河南省境,其沿途亦设有商於驿、临湍驿、官军驿、曲河驿和南阳驿。湖北境内设有吕堰驿1站。
商於驿 亦称淅川驿 楚都丹阳所在地。唐归内乡(今西峡、淅川县及商南县一部分,属析阳郡),置有淅川驿(或为紫荆关)和商於驿,系今淅川县马蹬镇。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5年),商山路经过大修后,商於驿馆舍也新落成,户部侍郎、翰林承旨韦琮专门撰写《唐商於新路记》一文,以纪其事。李商隐题诗一首《商於》:
商於朝雨霁,归路有秋光。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
横戟岂能当。建瓴真得势,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
内乡村路作 白居易
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 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临湍驿,在唐代临湍县(新城县),(今邓州市罗庄镇南古县村。)曾经存续了460年之久的县。由郦县(遗址在今内乡县城北6公里处的赵店乡郦城村)经黄水河 、古临湍县到穰县、襄阳的郦襄古道,是武关驰道通往江南的捷经道。开元28年(740年)秋天,王维一路途经蓝田驿、商洛、武关到此,夜宿临湍驿,拜访过禅宗六祖,即龙兴寺的主持。
官军驿,系“冠军”的转音,在唐代有冠军县(今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附近)。西汉霍去病封为冠军侯后,东汉时,贾复、窦宪都曾被封为冠军侯。封地来自于南阳郡下属的穰县卢阳乡及宛县临駣聚。唐武德六年(623年)顺阳县降为顺阳镇,后又省入冠军县。刘禹锡的《顺阳歌》: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鹜。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鲁将军:指安史之乱时,抗击叛军,坚守南阳1年多的邓州刺史鲁灵。
《南阳道中作》 张九龄
登郢属岁阴,及宛懵所适。复闻东汉主,遗此南都迹。
佳气蔼厥初,霸图纷在昔。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遭遇感风云,变衰空草泽。不识邓公树,犹传阴后石。
驱马历闉闍,荆榛翳阡陌。事去物无象,感来心不怿。
怀古对穷秋,兴言伤远客。眇默遵岐路,辛勤弊行役。
云雁号相呼,林麇走自索。顾忆徇书剑,未尝安枕席。
岂暇墨突黔,空持辽豕白。迷复期非远,归欤赏农隙。
《南阳道中作》 窦巩
东风雨洗顺阳川,蜀锦花开绿草田。彩雉斗时频驻马,酒旗翻处亦留钱。
新晴日照山头雪,薄暮人争渡口船。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
曲河驿,今邓州市文渠镇老街村。《食曲河驿(驿在商邓间)》 韩愈
晨及曲河驿,凄然自伤情。群乌巢庭树,乳燕飞檐楹。
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下负明义重,上孤朝命荣。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过南阳 韩愈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馀龄:犹余岁,余年。
南阳驿,设于邓州穰县与襄州邓县之间的南阳道上,有门亭子。孟浩然有《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次邓州界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
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鄙”:指代边远的村邑或边境。
吕堰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又因吕姓在此居住,并且周围有许多堰塘,故称吕堰驿,现称古驿。
作者简历:利景强,男,生于1968年1月,河南省唐河县人,常习唐诗格律。《暴雪晓见》、《故人来访》等三首近体诗,荣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来源:交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