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民痛批汤森德侮辱中国菜,法国网民晒蛙腿料理力挺中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6:41 2

摘要:“2分,满分10分,吃完就长疣。”——汤森德把这句吐槽丢上网,三小时点击量破百万,比她在深圳网球公开赛的女双赢球热度高十倍。

“2分,满分10分,吃完就长疣。”——汤森德把这句吐槽丢上网,三小时点击量破百万,比她在深圳网球公开赛的女双赢球热度高十倍。

她拍的是酒店自助,镜头扫过花胶甲鱼、干锅牛蛙、鸡胗鸡心鸡屁股鸡肺。

每切一个特写,她配音一句“恶心”。

视频末尾,她把盘子推向一边,配了三个呕吐表情。

数据不会说谎:这条短动态给她带来新增粉丝七万,赞助商饮料商点赞。

她尝到流量甜头,于是把争议当卖点。

外网火力扑来,她补发一条“道歉”。

镜头里,她穿同款T恤,背景还是酒店房间,口型背稿:“若有人被冒犯,我遗憾。”关键词一个不少——“若”“有人”“遗憾”,就是没有“对不起中国菜”。

这份公关模板连孩子都能看穿:她怕失去中国赛事出场费,又怕失去欧美粉丝,于是把道歉切成两半,一半给钱包,一半给人设。

法国网友最先把餐桌变成战场。

他们晒出奶油蒜香蛙腿,配文“欢迎来巴黎,汤森德敢给几分?”蛙腿与牛蛙同属两栖,价格却比干锅牛蛙贵三倍。

法国人不觉得“恐怖”,只觉美味。

同一食材,换条国境线,评分就能从2变9,可见恐怖的不是食物,是目光里的成见。

花胶甲鱼在广东婚宴标配,寓意团圆,一斤干花胶市价两千起步;鸡胗鸡心在前门烧烤摊每晚卖出三千串,单串四块,老外排队。

汤森德说“恐怖”,翻译过来就是“没见过”。

把没见过说成低贱,是成本最低的流量套路,也是最深的人文傲慢。

赛事酒店菜单其实给她留了退路。

自助台同时有意大利面、凯撒沙拉、烤鸡胸,她偏要选最本土的一格拍摄。

原因很简单:拍意面没人震惊,拍鸡屁股才有尖叫。

运动员的黄金运动生涯短,社交媒体的红利期更短,她要抓住每一次尖叫。

尖叫之后是账单。

深圳站资格赛首轮出局,她积分只涨30;视频一出,中国品牌合作方连夜撤下海报,损失至少六位美元。

流量赚到的七万粉丝,换不走一张代言合同。

她这才发现,得罪一种饮食文化,等于得罪背后一整套市场。

法国蛙腿、德国血肠、英国哈吉斯、美国牛脑三明治,哪个不比鸡肺更刺激?

如果汤森德真的在乎“恐怖”,她应该先给老家菜单打2分。

她不拍,是因为欧美观众对牛脑三明治不会尖叫,只会打哈欠。

所谓标准,不过是流量写给偏见的情书。

赛事组委会悄悄把自助台前移走“鸡屁股”标签,换成“中式特色烧鸟”。

名字温柔,味道一样。

看似妥协,其实是文化自己把棱角磨平,好让外人踩上去不硌脚。

可脚舒服了,记忆不会留下。

真正该磨的,是镜头后面那双只想制造尖叫的眼睛。

道歉视频第三秒,汤森德眼神飘向提词器左上角,那里亮着一排白色大字“Keep smile”。

她照做了,嘴角上扬,眼里没光。

镜头关掉的一刻,她低头刷手机,嘴角瞬间回落。

这个微表情被截屏,在外网疯传——比任何文字都诚实,流量教会她表演,也教会观众拆穿。

中国菜不需要谁给10分,它只需被平等看见。

法国蛙腿能上桌,牛蛙就能;意大利牛肚能,鸡胗就能。

评分按钮握在食客手里,更握在文化底气手里。

汤森德的2分,不会减少任何一盘干锅牛蛙的火候,只会把自己的路牌掰弯。

下一次出国比赛,她也许还会打开摄像头。

她想再收割一波尖叫,还是学会先问一句“这是什么菜”,决定着她还能不能拿到出场费。

流量时代,偏见比护照更先入境,道歉比托运的球拍更晚到。

观众记得的,不是比分,而是她面对餐桌那一刻的目光。

不把别人的年夜饭当鬼片,真的这么难?

来源:aaa体育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