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6月,中国海关宣布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正式成为中国内贸货物中转口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天然不冻港。该政策不仅标志着东北三省重新获得便捷出海口,更是体现了中俄贸易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随着中俄跨境物流合作的不断深化,“
2023年6月,中国海关宣布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正式成为中国内贸货物中转口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天然不冻港。该政策不仅标志着东北三省重新获得便捷出海口,更是体现了中俄贸易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随着中俄跨境物流合作的不断深化,“东北亚自由贸易走廊”构想也被提出。到2025年该区域或将成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个跨境一体化增长极。
海参崴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成为中国内贸货物中转口岸后东北地区的经济会崛起吗?
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阿穆尔半岛最南端,由金角湾、乌苏里斯克湾和阿穆尔湾组成。是三面环海的太平洋沿岸天然不冻港,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与远东联邦区行政中心。总面积约3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0.5万人。
海参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城区被锡霍特山脉余脉环绕。全市最高点为鹰巢山,海拔高度约214米。三面环海的半岛与沿岸的悬崖山地构成立体化防御,所以海参崴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基地的所在地。
海参崴周围邻近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与日本北海道直线距离约800公里,与韩国釜山直线距离约650公里,形成了天然的海陆交汇点。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唯一具备全年通航能力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可达870万吨。
海参崴还是世界最长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拥有全球唯一与海运码头直连的陆港火车站。货物可以通过铁路与日本海航线无缝衔接,通往中国、朝鲜、蒙古国、中亚、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参崴也凭借其控制日本海航道的战略地位,成为俄罗斯远东核心枢纽。
2023年中俄达成协议,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获准使用海参崴港作为内贸中转口岸,这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海参崴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的渤海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时期为中国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在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海参崴被割让给俄国,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被割占后中国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也成为了内陆省份,至今以来辽宁港口的转运。但是现在海参崴成为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中转口岸,打破了东北长期受制于地理封锁的困境。
海参崴港现在拥有15个专业码头,年吞吐量可支撑东北60%的外贸需求。货物通过铁路运至海参崴再通过海运至上海,比传统大连路线缩短约1200公里。东北地区的粮食通过海参崴出口至韩国、日本,运输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此外哈尔滨的装备制造产品可通过更短路径进入东南亚市场,加强了与日本、韩国企业的竞争力。俄罗斯萨哈林油气田也可经海参崴输往东北,预计每年可减少300万吨煤炭进口依赖。
海参崴不仅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历史性奇迹,更是促进了中俄蒙跨境经济的发展。
来源:地理科普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