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7日讯黄河之滨,狼溪河畔,东阿镇的晨雾中氤氲着三千年阿胶文化的厚重。这里是被《水经注》记载阿井煮胶之法的“阿胶祖源地”,是道光、咸丰两代帝王御笔赐福的“贡胶圣地”,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地。1950年,当树德堂、怀德堂、天德堂等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7日讯黄河之滨,狼溪河畔,东阿镇的晨雾中氤氲着三千年阿胶文化的厚重。这里是被《水经注》记载阿井煮胶之法的“阿胶祖源地”,是道光、咸丰两代帝王御笔赐福的“贡胶圣地”,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地。1950年,当树德堂、怀德堂、天德堂等百年老字号汇聚成新中国首家国营阿胶厂时,福胶集团的命运便与中华医药文明的复兴紧密相连。从治愈慈禧太后的传奇秘方,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荣耀;从手工作坊的袅袅药香,到智能工厂的机械轰鸣,福牌阿胶在守正与创新的交响中,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守正:祖源匠艺的薪火相传
东阿镇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浸润着阿胶的故事。1822年于氏天德堂的济世善举,1856年邓氏树德堂的御赐福匾,1915年涂氏怀德堂的万国金奖……这些散落的历史碎片,在福胶集团的传承中重焕生机。在中国阿胶博物馆内,上万件与阿胶相关的人物典籍、图文影像一一陈列,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阿胶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八大国字号荣誉,是福胶集团对匠心的极致追求:全国阿胶质量评比总分第一、国家质量金质奖章、中华老字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从原料溯源到生产工艺,企业构建起“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质控体系。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实施卫星遥感监测,黑驴养殖场配备生物识别系统,智能工厂的区块链溯源让每块阿胶都有“数字身份证”。正是这般苛求,让福牌阿胶连续15年产销量全国第一,2022年实体药店单品销售额突破16.59亿元,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黄金标准”。
创新:非遗产业的破局之道
福胶集团的产业版图,是一部“非遗+”的创新启示录。福胶集团用现代化智能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打造 AI 赋能智慧生产线,超越传统DNA皮源单一检测技术全生产链实施“分子级”人工智能管理;AI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49道工序并优化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指标的稳定性。企业独创的“三级体验”体系——从基础滋补到精准调理,从产品消费到健康管理,形成了以“吃阿胶、喝参芪、品参茸、冲速溶、享补血”5+N 产品立体化体验。在AI时代的浪潮中,这家老字号证明: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从不是对立命题。
在福胶研究院的数字化大屏上,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进行:AI机器人正在复刻老师傅的熬胶手法;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多种剂型;跨境研发平台汇聚23国科学家攻克阿胶分子药理机制。这种“科技赋能”的成果令人瞩目——20个全国独家品种、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国药准字号产品、主持制定19项国家产品标准。而正在建设的中国福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国福健康产业谷、中国福阿胶祖源地AI数字非遗馆三大核心项目,是福胶集团进一步深挖“福文化、阿胶文化、非遗文化、中医药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引领: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
打造卓越的满足家庭康乐需求的事业平台,让中国福成为世界福。这句福胶集团的企业愿景,正通过“四大园区”战略照进现实。中国阿胶文化园以4000吨胶剂年产能夯实我国最大生产基地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瑰宝扬帆出海;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全面满足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各种需求为己任,推动阿胶制剂走向国际赛道;中国福文化园以10万㎡沉浸式空间,向世界讲述“福泽天下”的哲学;医疗器械工业园生产的智能艾灸仪、中医诊疗机器人,让《黄帝内经》的智慧转化为可穿戴数据。2024年,随着品牌价值突破60.44亿元,福牌阿胶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TOP榜。
在这片被帝王赐福的土地上,新时代的“福”故事仍在续写。福胶集团的75年征程,恰是中国传统企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从手工作坊到产业集群,从宫廷贡品到国民滋补,从文化自信到产业自强,每一步都踏响时代强音。福泽万家,不止于阿胶;向新而行,无愧于时代。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