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路治沙’模式是我们林草人十几年来在治沙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针对沙地面积大、流动性强,治沙物资和人力难以进入沙地腹部等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优先治理公路两侧沙地,逐步向腹地延伸,渐进式推进各个治理区完成合围,最终解决了大范围治沙难和沙区腹地人口出行受阻两
行车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的乌白线穿沙公路,只见道路两侧连绵起伏的沙丘,被纵横交错的草方格牢牢锁住。草方格内,黄柳、柠条等沙生植物随风摇曳,生机一片。
“‘以路治沙’模式是我们林草人十几年来在治沙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针对沙地面积大、流动性强,治沙物资和人力难以进入沙地腹部等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优先治理公路两侧沙地,逐步向腹地延伸,渐进式推进各个治理区完成合围,最终解决了大范围治沙难和沙区腹地人口出行受阻两大难 题。”4月15日,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乌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心感慨。
翁牛特旗地处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境内沙地面积最大、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2011 年,乌华来到这里,十几年间足迹踏遍全旗92 个嘎查村的沟沟坎坎。2011 年 3 月至 2024 年 5 月,他先后参与 7 条穿沙公路的治理,见证了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封飞造并举等方式,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乌华又参与了编制《科尔沁沙地严重沙化区翁牛特旗综合治理工程规划》。那段时间,他带领同事们穿行沙区,吃住在沙窝,走访当地农牧民,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的许多调研数据为规划的编写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的多项措施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
作为一名基层林草人,乌华传承了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善于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装备,让治沙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用勤奋和实干,收获了自治区林草系 统先进工作者、赤峰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先进个人、赤峰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如今,翁牛特旗已完成沙地综合治理 546 万 亩,占全旗沙化土地面积的 81%。扎根沙海无怨悔的乌华,继续奋斗在阻沙播绿的一线。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国萍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