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四大AI工具!WAIC攻略大比拼,谁是职场人最优搭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0:23 1

摘要: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已经结束了,很多职场人想深入研究这次大会的内容却犯了难。论坛、展区、黑科技发布会的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光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议程表就让人头疼。手动查资料整理研究内容,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漏掉重点,想找AI帮忙又不知道选谁合适。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已经结束了,很多职场人想深入研究这次大会的内容却犯了难。论坛、展区、黑科技发布会的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光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议程表就让人头疼。手动查资料整理研究内容,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漏掉重点,想找AI帮忙又不知道选谁合适。

市面上有四款国产的深度研究型AI,分别是Kimi、豆包、秘塔AI和纳米AI。有人觉得AI搜的网页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全面,做出来的攻略肯定越好。

有网友测试后发现,Kimi一次性看了1026个网页,比别的AI多出了好几倍,而且Kimi的攻略确实把WAIC的发展历史、每年的亮点特色,还有2025年大会的特别内容都梳理得很详细,逻辑也很清晰,深度比其他AI强很多。

不过它用了20分钟才出结果,结果只显示文字和网页链接,而且2025年的展望用的图是2024年的,不太严谨。

纳米AI只查了360个网页,但每项研究正好30篇,非常精准。它8分钟就生成攻略,不仅信息准确,还能一键转换成PPT、PDF和思维导图,方便后续整理。对需要快速整理大会内容、输出报告的职场人来说,比Kimi实用多了。纳米AI生成时还耗了330254个tokens,在信息处理上花了不少功夫。

豆包一分钟就能出攻略,比Kimi快20倍,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在偷懒。研究大会内容、总结亮点特色需要时间,快速输出好像很难保证内容的深度。但豆包问得很细致,不仅问了用户的身份和对大会的兴趣点,还关心用户想研究大会哪方面内容,甚至问了用户要不要帮忙整理相关资料。

不过豆包的攻略在大会技术前沿、产业趋势这些深层次内容上只查了39个页面,信息储备不够深入。但像大会的核心展区亮点、重点论坛时间这些基础信息,还有整理资料的简单思路,都给得很清楚。

如果职场人只想快速了解大会的大致情况,不想深入研究技术细节或产业影响,豆包的快速响应反而比Kimi的深度报告更有用。只需要梳理大会的核心议题和参展企业,不需要做行业趋势分析,那豆包的攻略就完全够用。

有人说秘塔AI的工作流界面和带分段音频讲解的交互网页看起来很酷,研究起来就像看可视化报告,但它会不会太注重颜值了,反而忽略了核心信息的准确性?毕竟如果只顾着形式,内容审核就容易出现问题。

有人测评后发现秘塔AI在生成攻略时用了288043个tokens,做出的交互报告里有播客、可导出的PDF,每个段落都有音频讲解,看起来特别专业。但它居然提示研究大会要参考随申码相关要求,这明显是错的!核心信息错了,再酷炫的交互也没用,反而会影响研究判断。

纳米AI也有可视化的工作流程,界面设计在四款里还是最好的,研究过程中能清楚地看到信息筛选和整理的逻辑,还通过严格的信息校验,把WAIC的发展历史、2025年大会的亮点这些核心信息都弄准确了。

要是想深入了解大会的历史、找出产业趋势,不用自己翻上千篇报道,Kimi能帮你把信息都搞清楚;要是想快速抓住重点、了解大会的核心内容,不用熬夜整理,豆包1分钟就能给你讲明白;要是要做汇报,想让材料既好看又好读,不用自己费劲调PPT、转格式,纳米AI一键就能搞定;就算只是想体验一下新玩意儿,秘塔AI的酷炫交互也能让研究过程不那么枯燥。

打工人研究WAIC这种大会,就是为了省事儿。AI工具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帮大家把找资料、整理信息的苦活儿给解决了。

这些AI就像是打工人身边的得力助手,不用花时间纠结细节,不用自己折腾复杂的流程,按需选择合适的工具,研究大会、整理资料这种事儿,立马就从费劲活儿变成轻松活儿。对打工人来说,能省出时间多休息会儿、多干点核心工作,才是真的赚啊!

来源:龙医生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