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民族中心小学:校园里的“非遗”传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09:12 1

摘要:在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民族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室里,孩子们手持芦笙,跟随老师的示范,有模有样地学习吹奏技巧。从最基础的持笙姿势,到气息的控制、手指的按孔力度,每一个动作老师都耐心指导。这是一所公办农村寄宿制民族学校,多年来,学校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将苗族芦笙作为学校的特

2025-04-16 22:26:35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在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民族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室里,孩子们手持芦笙,跟随老师的示范,有模有样地学习吹奏技巧。从最基础的持笙姿势,到气息的控制、手指的按孔力度,每一个动作老师都耐心指导。这是一所公办农村寄宿制民族学校,多年来,学校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将苗族芦笙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常态化开展,除了吹奏技巧的学习,学校还将苗族芦笙舞融入日常的课间操和社团活动中,为校园注入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在悠扬的芦笙音乐伴奏下,同学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苗族服饰,手持芦笙,翩翩起舞,展示出了苗族舞蹈的独特韵味和青春活力。苗族芦笙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爱。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以前听着爸爸妈妈吹奏芦笙,特别的向往。现在我也在学校里学习芦笙吹奏和表演,通过学习,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了。”关口民族中心小学苗族学生杨梓琳说。

苗族芦笙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民族精神,被誉为“苗族灵魂之声”,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舞蹈动作,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据了解,关口民族中心小学开设这一特色课程已有18年,从最初的兴趣小组,到如今成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将芦笙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芦笙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苗族文化,在校园中播撒民族文化传承的种子。“将苗族芦笙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文化课程,更能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让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学芦笙,甚至有些年轻人尝试用芦笙演奏流行音乐,让传统和现代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些孩子对芦笙充满好奇,学得特别认真,他们就是文化传承的未来。”关口民族中心小学教师魏宏说。

引导孩子们学习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苗族芦笙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非遗”传承点亮了希望之光。“传承和发展苗族芦笙文化,将其引入校园是我们在开展‘非遗传承’时的重要举措。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把它带入校园,能够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平坝区文化馆馆长朱启贵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

来源:黔中平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