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作品是怎么拍出来的?采访解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9:47 1

摘要:《归巢》于2025年入围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短片角。这是一部深情厚重的家庭剧情片,讲述了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父女与亲情的复杂关系。影片通过乡村与城市为载体来展现理想与现实。本次短片全程由NiSi雅典娜电影镜头赞助且我们诚挚邀请到《归巢》剧组的导演

《归巢》于2025年入围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短片角。这是一部深情厚重的家庭剧情片,讲述了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父女与亲情的复杂关系。影片通过乡村与城市为载体来展现理想与现实。本次短片全程由NiSi雅典娜电影镜头赞助且我们诚挚邀请到《归巢》剧组的导演郁昊天和摄影指导潘迪进⾏⼀场独家的专访。

人员介绍

导演郁昊天

创意艺术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在读本科生,专注于剧情片创作,擅长导演、编剧、摄影与剪辑。处女作短片《归巢》(Homing)入围2025年戛纳短片角。项目中中担任编剧与导演,探索家庭与归属的情感主题。在多部短片与纪录片中积累了跨岗位经验,包括灯光、摄影、焦点员与制片人,代表作品包括纪录片《命运的回想》(Echoes of Fate)、剧情短片《Employee of the Week》和《All The Things I Wish I Said》,并参与制作《在立春之前》、《Meat Cute》等剧情短片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现场应变能力,对影像叙事与视觉风格有敏锐感知,热衷于通过镜头表达人物内心与社会议题。未来希望成为一名具有叙事深度与作者风格的导演。

摄影指导(DP)潘迪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科班出身,生于上海南汇。拥有多年影视行业一线实践经验,深度参与多部电影长片,短片制作,担任摄影灯光职位,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与高效执行力。其制片作品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角、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48小时电影马拉松等国内外电影节展

导演专访:聚焦创作内核

创作起源

问题一:《归巢》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其中是否有您自身的生命体验投射?

导演郁昊天回答:《归巢》的故事灵感其实来源于一个非常偶然的瞬间。我在看完电影《海蒂和爷爷》之后,突然就被打动了。一方面是那个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山野自然环境对人物成长的影响。这让我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留守女孩”和“城里亲戚”之间相处的故事雏形。当然,这个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我曾经在贵州的山村支教过,那段经历对我影响很深。我接触过很多孩子,他们在山里长大,对外面的城市世界充满向往,却又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复杂的情感。这种“城市”和“山村”之间的情感拉扯,真实地存在于他们的眼神和对话中。所以,《归巢》其实是一部带有自我经验色彩的创作。我借用了类似《海蒂和爷爷》的框架,但讲述的,是我亲身感受到的中国西部孩子的情感现实。

问题二:您希望达成的影片基调或者氛围大致是什么样的 ?

导演郁昊天回答:“我希望表达的整体基调是温暖而克制的现实主义,带有一丝淡淡的童话气息。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农民工父亲为了女儿的未来而带她进城求学,却在残酷现实面前屡屡碰壁的故事。它有很真实的生活根基,比如城乡差异、教育压力、家庭情感,还有关于病痛和离别的沉重主题。但与此同时,我也不希望整部影片显得过于沉重。我刻意在人物关系中注入了温情,比如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父亲在临终前的选择,和陆星楚这个角色带来的光亮。这些情节虽然略显理想化,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温柔回应,就像童话中的那一束光,未必真实,却让人相信希望的存在。所以《归巢》并不是一部写实苦情戏,它更像是一部带着现实温度、但愿意为人性留白的成长故事。我希望观众在看完之后,不是感到压抑,而是感到一种安静的力量,一种“被爱保护过”的情绪。”

与摄影指导的协作

问题三:刚刚您也说希望观众在看完之后,不是感到压抑,而是感到一种安静的力量,一种“被爱保护过”的情绪,那您是如何向DP描述您所想要的这种情绪呢?

导演郁昊天回答:“在农村段落为了传达这种感觉,我们在视觉风格上选择了柔和自然的光线,营造一种温暖但不过度煽情的氛围。色彩上以偏黄、偏绿的色温为主,带出山村的生命力和质朴感。在城市段落,我跟DP强调了一种“隔离感”,比如人物被框在门窗后,利用框架式构图以此体现十乐常的孤独与不适应。但这种“压抑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过渡。我跟DP强调的不是“情绪冲击”,而是“情绪过渡”。我们不是用镜头制造情绪,而是用镜头陪伴人物穿过情绪。”

摄影指导专访:聚焦创作技术

问题四:导演提到《归巢》这部短片“不是用镜头制造情绪,而是用镜头陪伴人物穿过情绪的。”请问对此您作为dp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Dp潘迪回答:“我觉得摄影机应该放下表达欲,成为一个敏感有同理心的“第三者”。为人物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空间,让他们的情绪能够自然地发生和流淌。观众能够感受到的情绪是直接和自然的,是源于对人物状态的观察和共情,而不是技巧上的刺激,是一种陪伴和倾听。于是我刻意地避免太多镜头上主观的运动,或者是尽量降低自己在表演区的存在感。于是一个轻量化小型化的,能够被长时间手持的拍摄系统是被优先考虑的。雅典娜镜头小巧和轻便的特点给予了我非常大的便利,特别是在光孔全开的时候还有非常不错的成像水平,让我能够在灯光有限的山区,在不影响人物表演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问题五:刚刚我们提到雅典娜镜头的特点,那你觉得雅典娜电影镜头的风格是怎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个焦段?

摄影dp潘迪:“我觉得它是一个比较“平衡”的现代电影镜头,色调上算是中性,稍稍偏冷,在画面的表现上锐利干净。焦外和像差也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广角端的畸变也控制的不错。可能在光孔全开的的时候有些焦段的炫光会比较明显,但这也是能够去取舍的。

我个人在这一次拍摄中最喜欢用的是50mm,他在视觉上是一个非常亲切的焦段,同时我还可以在不侵入表演的情况下让演员尽可能多的发挥,特别是在有小演员的情况下。”

问题六:“在众多镜头中,您为何最终选择雅典娜定焦组作为视觉载体?”

摄影dp潘迪:“前面也提到了,这次拍摄我选择了一个小形轻量的拍摄系统,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戏是在贵州的山区拍摄,我们需要坐火车从江苏到贵州再辗转山路,机器都要依靠人力去搬运。拍摄的外景也有很多只能走路去往的山地。所以大机器和比较重的电影镜头一开始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雅典娜是这个重量上少有的真正能去做一些创作的镜头,而不是那种大玩具。”

问题七:对于本次短片《归巢》入围戛纳短片角有什么跟大家分享的吗?

导演郁昊天能够入围戛纳短片角,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肯定。作为一部学生时期的第一部短片,它并不完美,但我们确实是用最大的诚意和真实的情感在讲一个我们相信的故事。《归巢》的入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它让我更相信,只要故事是真诚的,就一定会被看见。

摄影dp潘迪:对我来说每一次拍摄短片都可以说是对于创作者自身的一种窥探。特别是最开始的几部。导演大多数时候会选择熟悉的场域和最想表达的情绪,我可能对于这种窥视抱有比较大的兴趣。短片能够进入短片角对我而言是一种鼓励,也很高兴能够在 拍摄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坐绿皮火车转场是一次非常少见的体验。

来源:摄影说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