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跨越时空的艺术守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09:12 1

摘要: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项绝技,从晋朝时期出现雏形,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唐朝时,随着字画之风的盛行开始被重视。宋徽宗设立画院,将装裱师列入官职,我国字画装裱技艺开始传入民间。明清时期,装裱技艺发展为专门行业,苏州、北京、上海、广州、开封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项绝技,从晋朝时期出现雏形,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唐朝时,随着字画之风的盛行开始被重视。宋徽宗设立画院,将装裱师列入官职,我国字画装裱技艺开始传入民间。明清时期,装裱技艺发展为专门行业,苏州、北京、上海、广州、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知名装裱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对书画的展示保护以及古代书画、珍贵文献的保存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对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完成的作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贾生福将传统手工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入呼和浩特。历经5代传承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该技艺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今年,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日前,记者走进玉泉区大东街的杨秀娟文化艺术工作室,见到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杨秀娟正在埋头伏案修复古画。在采访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她沉心于故纸堆,用妙手让破碎古书画“起死回生”的日常工作,也感受到了书画修复工作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脉传承。

杨秀娟在给徒弟们传授第5道工序——全色

杨秀娟从事古字画装裱修复工作已有40余年。年少时,她受到北京荣宝斋第三代传人程光老师的指导,历经数十年的钻研学习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字画修复技术和装裱工艺。她的作品不仅制作精良,用料选材也极为考究。她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并在装裱形式和技法上不断拓展创新,形成独特风格,得到了业内书画家和文博专家的一致认可。

“书画修复急不得,慢工才能出细活。”杨秀娟抬头微笑着向记者娓娓道来,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术,兼具艺术性和实践性,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工艺标准。通过去污、揭画芯、补画芯、托画芯和全色5道主要工序,将古旧字画芯表面的污迹清洗处理,再以揭裱、修复、全色等工序进行精细作业,完善画面缺陷之后,按照新作品的程序逐一完成,使其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真正恢复作品原貌,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技艺不仅对配料有极高要求,也是对传承人色彩审美水平和责任心的双重考验。

已经修复好的地契

谈及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的5道主要工序,杨秀娟如数家珍。第1步是去污,对水渍、油漆渍、墨渍、铁锈渍、血渍、霉渍、印泥油渍等常见的污渍,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去污措施。第2步是揭画芯,揭去画芯背面的背纸和托芯纸,其原则是干干净净揭掉,完完整整保护住画芯,这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第3步是补画芯,补芯的质量要求是“修旧如新”,主要通过配补料和补残缺来完成。第4步是托画芯,托是集洗、揭、补3个重要的工序完成,能起到恢复书画气韵的作用。最后是全色,全色旨在恢复画面的完整性,用中国画的墨和颜料补全画面残缺褪色之处,直到看不出填补的痕迹为佳。

面对一幅幅发霉破损的书画,外行人往往感到惋惜,然而经过杨秀娟的修补,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虽然修复过程慢,繁琐的步骤费时费力,但可以延续画作‘寿命’,使其真正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杨秀娟说,根据书画作品破损程度的不同,修复时间也有所差异,短则一到两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

杨秀娟正在修复古画

多年来,杨秀娟为杨鲁安、任德超等众多书画名家、收藏家装裱过作品,先后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乌兰夫纪念馆、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内蒙古收藏家协会等单位装裱修复了数百件重要藏品,并获得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颁发的多项荣誉证书。杨鲁安先生对她的装裱技艺赞赏有加,亲自为其题词“装潢技艺高超,堪称书画的美容师”。

如今,除了勇攀艺术高峰,杨秀娟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她以工作室为依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人才。此外,杨秀娟经常举办公益讲座,为络绎不绝的来访者讲解、传播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知识。

“每当看到修复后的字画,我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在与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对话’。”杨秀娟说,未来,她将继续在古字画装裱修复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