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末期,孔子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的弟子来自鲁、卫、齐、楚、宋、陈等十余诸侯国,涵盖贵族、平民、商人乃至“贱人”出身。这些弟子性情各异、志向不同。有人终身求仁,有人务实干事,有人耿直敢言,也有人因格局不足而受责。孔子始终以“有教无类”为根基,以
《原义与今释——瑞青说论语》系列(561)
春秋末期,孔子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的弟子来自鲁、卫、齐、楚、宋、陈等十余诸侯国,涵盖贵族、平民、商人乃至“贱人”出身。这些弟子性情各异、志向不同。有人终身求仁,有人务实干事,有人耿直敢言,也有人因格局不足而受责。孔子始终以“有教无类”为根基,以“因材施教”为方法,在问答、碰撞甚至分歧中实践“教学相长”,也让这些鲜明的弟子形象,成为儒家思想最生动的人格注脚。
忠诚践履型:德性纯粹,以生命证成师道
这类弟子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颜回。他被孔子称许为“其心三月不违仁”的弟子。孔子曾让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志在治国军,公西华愿为礼官,唯有颜回答道:“愿无伐善,无施劳”——不夸耀自己能耐,不推卸劳苦责任,暗合孔子“仁”的精神内核。他居于陋巷,箪食瓢饮,别人不堪其忧,他却沉浸于道乐之中。孔子赞叹:“贤哉回也!”颜回早逝,孔子悲恸至极,呼“天丧予!”其哀深切,远超一般师徒之情。
其次就是曾子。他以笃实厚重传承道脉。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众人未反应,曾子应声答出“忠恕而已矣”,精准把握孔子思想核心。他日后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传不习乎?”强调对老师所授的温习与实践,将尊师重道融入日常修行。曾子更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思想深化了儒家伦理体系。
务实通变型:以才具支撑理想
这类弟子也很多,比如子贡,他是儒商的鼻祖,更是外交天才。他善货殖,“亿则屡中”,以财力支持孔子周游列国;更曾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展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肯定其通达时务之才。子贡守墓六年,极力推扬孔子之道,堪称最杰出的传播者。
刚直敢言型:真诚坦荡,在争论中深化信任
子路就是这样的弟子,他是孔子身边最具侠气的弟子。他直言敢谏,孔子欲见卫灵公夫人南子,他不满而显于色,迫使孔子指天自誓。又质疑孔子“正名”主张过于迂阔,被斥“野哉”,却始终是最可靠的护卫。子路后来殉职于卫国内乱,临死不忘整冠结缨,以行动践行“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义精神。
再一个就是宰我。他挑战礼制却不失思考深度的“辩士”。他质疑三年之丧太久,认为一年足矣,孔子批评其“不仁”,但仍认可其言语之才,列于“孔门十哲”言语科。宰我长于思辨,提问犀利,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孔子对礼制内在精神的阐明与辩护。
理念分歧型: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如冉求,他因务实过度而背离师门宗旨。他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推行重税政策,违背孔子“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的主张。孔子公开斥其“非吾徒也”,并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显示儒者在原则问题上不可妥协的立场。
背叛构陷型:道义之外的抉择
孔门也有背叛师门的人,比如公伯寮,他曾向季孙诽谤子路,试图破坏孔子在鲁国的政治实践。子贡欲以其术反制,被孔子拒绝:“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孔子以天命自信面对小人构陷,保持了对信念的从容与尊严。
困惑质疑型:在试探中靠近真理
陈子禽曾屡次试探子贡,质疑孔子是否真高于弟子,甚至猜测孔子周游列国是“求为政也”。子贡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驳斥,维护孔子圣德高岸的形象。陈子禽之问,折射出时人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行为的不解,也反衬出子贡辩才护道之忠诚。
格局受诘型:志向偏狭而受诫
樊迟向孔子请教“学稼”“学圃”,被孔子评为“小人哉”。并非孔子轻贱农耕,而是强调士人当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的层面治国安民。这一批评实是对弟子须“志于道”而非拘于小技的提醒,是孔子因材施教中“纠偏”之例。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孔子面对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教育实践,是一场空前的人格教育与思想启蒙。他不拒绝粗朴如子路、叛逆如宰我、务实如冉求、困惑如樊迟,更以仁恕待背叛如公伯寮。正是在这种多元碰撞中,儒家学说得以丰富、深化和传承。
现代教育仍可从中汲取智慧:课堂中有颜回式的悟道者、子路式的行动派、子贡式的资源整合者、樊迟式的务实者。教育不应是流水线式的模塑,而应如孔子那样,以包容之心接纳不同个性,以洞察之眼识别各自禀赋,以智慧之法引导成长方向。
真正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起点正义,是“因材施教”的过程艺术,是“教学相长”的生命互动。它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轨迹,信任每一种性格的成长可能——这是孔子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教育遗产,亦是我们今天仍需践行的育人初心。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古典文献、历史文献、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三国魏晋南北朝系列》《写活历史人物——五代十国系列》《原义与今释——瑞青说论语》等五部读书笔记,以及《雾太阳》《猎城》等七部中长篇小说。
来源:巴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