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华介绍,济宁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强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创建为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首批“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先后获得全省农业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9月19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情况。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华介绍,济宁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强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创建为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首批“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先后获得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表现突出集体、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等荣誉称号,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8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为济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践行“大农业观”,树立“大农机”理念,规范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1.16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15万台;谷物联合收获机保有量2.79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08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保有量23.5万套;粮食烘干机保有量547台,烘干总吨位2.68万吨;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962家,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社19家、省级示范社103家、市级示范社170家;累计创建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9家、市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2家。
下一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力量支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服务。聚焦重要农时,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三级帮包、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抓好上阵机具维修保养、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健全农机应急队伍、妥善处理农机质量投诉,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规范高效落实强农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济宁市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加力扩围实施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把握关键环节,强化补贴廉政风险防控,开展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督导检查,确保补贴政策全面规范实施。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依法规范牌证管理业务,认真组织开展农机上牌“一件事”;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确保全市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机合作社创新服务模式,应用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和装备,持续拉伸农机社会化服务链条,推荐骨干农机合作社参与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组织开展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遴选,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扎实做好农机化推广工作。以山东省“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为抓手,围绕提高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品质,进一步加强新机具新技术大规模示范推广。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组织机收损失数据监测,不断挖掘增收减损潜力。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