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近,丰收至。在云中大地广袤的田野上,高粱红艳,谷子金黄,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成熟的庄稼随风摇曳,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特色农作物全面进入丰收季,目前,29万亩黍子已进入收获期,随后是44万亩谷子、2
秋分近,丰收至。在云中大地广袤的田野上,高粱红艳,谷子金黄,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成熟的庄稼随风摇曳,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特色农作物全面进入丰收季,目前,29万亩黍子已进入收获期,随后是44万亩谷子、28万亩高粱的收获。
据了解,今年我市紧扣“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核心目标,全环节、全过程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工作,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全年粮食稳产丰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加上今年我市降水充沛,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尤其以谷子、黍子、高粱、荞麦、莜麦、豆类为主的特色杂粮作物更是迎来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擦亮“国际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位推动强担当,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链。全市上下齐抓共促,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按照省下达任务,及早分解到县区、乡镇、村,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市完成粮食播种计划面积的105%。同时,出台《大同市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农机深翻深松及种业振兴4个方面予以扶持,全面筑基提升粮油生产。
——多措并举提质效,夯实粮食丰收硬支撑。我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出稳产增产“组合拳”。聚力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紧盯“好田产好粮”,2.8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2万亩。聚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65万亩。聚力实施有机旱作膜下滴灌工程,面积突破100万亩,有效发挥“四节两增”(节水、肥、药、工和增产增收)作用,亩均可增产100斤以上。聚力实施单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阳高、云州两个县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推动项目区亩产平均提高200斤;实施主体单产提升项目23.74万亩、阳高和浑源两个县玉米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20万亩,项目区单产提升10%以上。
——全力以赴防灾害,加强各类风险监测预警。我市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了《大同市2025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30余次。市气象局、高寒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专家开展“防倒春寒”“防大风”宣传指导行动5次。组建市县两级35个防汛技术服务小组18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分赴县区一线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细化技术意见和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以“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控”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宋芳
责编:王宇 校对:卢珊
审核:邓琳 监制:杨刚
来源: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