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自律”的背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08:43 10

摘要:所谓“花钱买自律”,即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换取外部对自身的提醒、督促,旨在通过外力来约束自身行为。除了学习备考,“付费自律”服务范围也可扩展到锻炼身体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等。

东南网9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星榕)

所谓“花钱买自律”,即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换取外部对自身的提醒、督促,旨在通过外力来约束自身行为。除了学习备考,“付费自律”服务范围也可扩展到锻炼身体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等。

年轻人热衷于通过付费达到自律的状态,这背后反映着怎样的消费心理?

买一个不被打扰的“第三空间”

晚上10点,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王知之自习室(厦门莲坂店)依然灯火通明,学习区内,有人戴着耳机埋头书写,有人对着笔记本电脑整理资料。

“在自习室学习效率明显更高,所以我办了这里的年卡,已经坚持来两个月了。”今年上半年从宁波大学毕业后,杨洋回到厦门备考2026年研究生考试。在他看来,为“自律备考”付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对于自制力差的人来说,在家复习是绝对学不进东西的。”杨洋坦言,自己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备考环境,而图书馆位置紧张,常常抢不到座位;咖啡馆则太吵,音乐声、交流声、烟味等干扰因素多,影响复习效率。

付费自习室的出现,精准切中了一部分年轻群体对学习环境的刚性需求。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12.34万家自习室相关企业。近10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3年、2024年全年注册量分别激增403.17%、103.21%至2.4万家、4.88万家。

杨洋所办卡的王知之自习室是一家全国连锁的付费自习室品牌,目前全国共有260家门店。消费者通过在小程序上购买自习卡并提前一天勾选锁定座位,第二天即可入室学习。

“我们每家门店都采用隔音装修、人体工学座椅、护眼台灯等硬件,甚至提供免费文具、微波炉、冰箱和桶装水。”据王知之自习室福建地区负责人康呰涵介绍,今年3月起,她加盟王知之自习室,在思明区开设了福建首店。半年不到,自习室业务急速扩张,目前她在厦门的自习室已扩展到6家,并即将在我省其他区域开设分店。

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安静的环境、确定的座位等因素,在康呰涵看来,门店遍布全国的优势,也是自习室业务得以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该品牌实行全国连锁经营,用户只需在小程序上购买自习卡,便可在全国各地门店通用。今年暑假,就有不少从外地回厦门的大学生购买了长期的自习卡,既享受了优惠,又可以在学校所在城市继续用。”康呰涵告诉记者。

“钱都花了,我得学回本!”

打开“王知之自习室”的小程序,用户可以实时查看附近门店的座位总数与余量。在下单页面,该自习室最便宜的自习套餐是3小时卡,花费15元可在固定座位学习180分钟。而卖得最好的属于长期卡,月卡、半年卡的价格分别是391元和1759元,最贵的半年锁座卡(180天内有效固定一个座位)标价2699元。

“钱都花了,干脆逼自己一把。”汪晴是这里的常客之一。开学即将升入大四的她购买了一张双月卡,每天来自习室学习近10个小时,正全力备战考研。她坦言,这已成了她保持专注的重要动力。“我花在自习室上的钱,已经占整个考研预算的三分之二以上,学也要学回本吧。”

这也是“花钱买自律”的心理动因之一。根据经济学上的“沉没成本效应”,一些消费者在支付费用后,会产生“钱都花了不能浪费”的心理驱动,将“吃回本”“玩回本”“学回本”等作为消费目标。这种心理机制源于人类对损失的天然规避本能,即避免承认“沉没成本”的失败。

康呰涵也发现,尽管许多用户愿意为安静的学习环境付费,但他们同时也秉持着像吃自助餐一样“吃回本”的心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习室提供的各项服务。

“大部分自习室在运营的前几个月很难实现盈利。”康呰涵坦言,“除了储物柜和打印服务由公司统一定价之外,我们这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所有学习用品我都是整箱采购,免费的桶装水每月要消耗60到70桶。”

“有的人就是冲着‘薅羊毛’来的,我的态度是——随便薅,能薅多少是你的本事。”康呰涵说,越是鼓励消费者“薅羊毛”,反而越能增强用户黏性。

用户的实际黏性,印证了她的判断。很多人在被引流来体验一两次自习室之后,便果断转为包月、半年卡甚至年卡会员。今年5月高考冲刺期间,凭借老客带新客的口碑效应,王知之自习室(厦门莲坂店)在美团上架的30个座位迅速被订满。康呰涵甚至主动关闭了美团平台的引流入口,暂停吸引新客,“至少得确保我的老用户来了有地方学习”。

寻找“云监工”与“线下战友”

除了付费自习室,如今,寻找“自律搭子”、购买监督服务、充值时间管理类APP等现象也逐渐兴起。

某电商平台上,“自律监督”服务提供者超200家,价格从每月20元到300元不等,监督的内容包括早起、减肥、学习、练习技能等等。买家支付费用后,卖家会通过微信、QQ或者腾讯会议每天监督买家的计划进度。

“我会在前一晚询问客户次日的学习计划,每天早晨打电话叫客户起床,早中晚除了固定时间督促外,还会不定期抽查学习进度,晚上还要验收成果。”从事监督服务工作两年多的刘颖告诉记者,她的客户大多是备考族,也有家长购买服务以监督孩子学习。

更直观的是自律直播的流行。在B站、抖音等平台,学习直播、自习直播频道人气旺盛。评论区里,网友互相鼓励:“加油”“一起努力”,也会互相分享讨论备考资料等。

“自律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情绪需求。

汪晴坦言,自习室不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更营造了一种“共同奋斗”的氛围。“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不敢懈怠。”在自习室学习了两个月后,她还与邻座的同学成了“研友”。午休时一起吃饭,疲惫时互相打气。“每天来到自习室,看到她也坐在那里,就有一种‘战友’般的默契与鼓舞。”

线上,监督服务为独行者树立坐标,帮助他们感知自己的每一步进展;线下,“共同在场”的学习模式则缓解了消费者的孤独感,增强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来自习室的用户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我常常在线上和他们交流,随时解决问题,他们放松时也愿意和我谈心。”在做客服的过程中,康呰涵不知不觉承担起了“班主任”兼“心灵导师”的角色。“我常告诉他们,现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记者手记

把买来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

在信息爆炸、干扰众多的时代,专注力本身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花钱买自律”精准抓住了部分消费者在进行自我提升时缺乏独立安静的备考空间、内在意志力不足、缺乏监督者等问题,一方面通过预付费用,用金钱契约强化执行动力;另一方面营造共同奋斗的“场域”,帮助消费者对抗孤独感并获得同伴激励。

然而,将自律过度外部化、商品化,也许会适得其反。自律的核心是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构建。许多人习惯“付费自律”后,一旦脱离“付费环境”,可能就会失去自律能力。若长期依赖外部约束,或许会延缓真正自律能力的养成。

如何让自律更持久?对年轻人来说,需要在借助外部力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培育内在驱动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针对这一新兴业态,监管部门也应主动作为,科学合理地界定监督服务边界、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让“花钱买的自律”更靠谱。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