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市旅游商人高先生为赚取客户购票差价,轻信“内部低价票”诱惑,通过朋友结识自称票务公司股东的闻某,结果被骗25万余元。
我市旅游商人高先生为赚取客户购票差价,轻信“内部低价票”诱惑,通过朋友结识自称票务公司股东的闻某,结果被骗25万余元。
今年8月底,高先生向长风责任区刑警队报案,讲述了被骗经过。
原来,高先生为满足客户需求,计划通过“内部渠道”购买演唱会门票,以9.5折价格赚取差价。
他未加核实,便提前收取客户30多万元票款并全部转给闻某。
然而,闻某提供的门票不仅时间与价格不符要求,当高先生要求退款时,对方仅退还5万余元,剩余20多万元以“走流程”为由拖延。
眼看20多万元就要打水漂,高先生急忙向警方求助。
长风责任区刑警队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很快揭穿了闻某的“身份假象”——其所谓“票务公司股东”纯属虚构,既无公司股权,也无低价购票能力。
经查,闻某为讨好票务公司老板谋求合作,便自导自演“股东”身份,骗取高先生信任后将款项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和生活开销。
9月8日,闻某被抓获并承认诈骗事实,现已被刑事拘留。
目前,本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一张“内部低价票” 的承诺,最终酿成 25 万元的诈骗悲剧,高先生的遭遇敲响了票务消费的警钟。
骗子闻某虚构股东身份的把戏并不复杂,却能轻易得手,恰恰击中了“一票难求” 下的心理软肋 —— 既想借差价牟利,又轻信 “熟人介绍” 的可信度,未核实资质便大额转款,给了诈骗可乘之机。
好在警方迅速出击,及时抓获嫌疑人,让骗局戛然而止。
但案件背后的警示远未结束:所谓“内部渠道”“股东特权”,多是骗子量身定制的陷阱,越是宣称 “低价稳拿”,越要绷紧防范之弦。
票务消费的安全防线,既需要警方持续打击此类诈骗团伙,更离不开消费者的理性与审慎。
核实资质、正规购票、拒绝大额预付,这看似简单的三步,正是抵御诈骗的关键。毕竟,没有“天上掉馅饼” 的优惠,只有 “擦亮双眼” 的安全 —— 这便是这起案件留给每个消费者最实在的教训。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