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当时,南京大学历史系的伍贻业教授亲临台城,为南京市一轻局电大文科班的年轻人现场讲学。伍教授身形瘦高、脊背挺直,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却依旧透着睿智与气度。他1936 年生于南京,1958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一直在该系执教,直至超龄退休。
▓ 张长宁
古诗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那日,我在书房旧书堆里寻觅资料时,一张泛黄的照片悄然飘落。我俯身拾起,熟悉的场景瞬间将我拉回1982年那个秋日。
记得当时,南京大学历史系的伍贻业教授亲临台城,为南京市一轻局电大文科班的年轻人现场讲学。伍教授身形瘦高、脊背挺直,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却依旧透着睿智与气度。他1936 年生于南京,1958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一直在该系执教,直至超龄退休。
伍教授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解放门城墙延伸之处,是古台城遗址的一部分。俯瞰鸡鸣寺、玄武湖,这些景点承载着南京厚重的历史,能让我们触摸到中国古代史的部分脉络。”学员们赶忙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这别具一格的一课。
“同学们,台城在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时期,是至关重要的宫城,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伍教授缓缓讲述起梁武帝萧衍的故事,“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被困台城,心中满是绝望,曾经的宏图霸业化为泡影。城内粮草短缺,军民忍饥挨饿,部下也纷纷叛离,梁武帝最终饿死在台城之中。”
一位学员忍不住举手提问:“老师,我在书上看到,‘侯景之乱’是叛军引长江水入玄武湖,抬高水位倒灌台城,才导致梁都城破国亡,是这样吗?”伍教授点头回应:“没错,当时玄武湖与长江相通。叛军破坝决堤,引滔滔江水入湖,水位急剧上升,玄武湖成了悬河。守台城的将士拼命堆土增高阵地,却根本抵挡不住无尽江水带来的灭顶之灾。所以后来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彻底隔断玄武湖与长江,以防历史悲剧重演。”
近在咫尺的鸡鸣寺,香烟缭绕,钟声悠扬。伍教授接着介绍:“鸡鸣寺最初是东吴的栖玄寺,南朝时变为同泰寺,也就是现在鸡鸣寺的前身。梁武帝在位时极为推崇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多次投身佛门,每次朝廷都得花重金将他赎回,成了历史上一桩奇谈。”
一位戴眼镜的学员提问:“伍老师,梁武帝这么推崇佛教,对当时政治有什么具体影响呢?”伍教授耐心解答:“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决策。朝廷为弘扬佛教,耗费大量钱财修建寺庙,同泰寺就是典型例子。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不过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学员们聆听着伍教授言简意赅的解答,讨论得愈发热烈。有的紧锁眉头发问:“过度推崇宗教,耗费这么多资源,国力怎么能不受影响呢?”有的接着坦言:“但佛教的传播也让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了共同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统一,这或许也是梁武帝推崇佛教的原因吧?”
这时,伍教授笑着引导大家:“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非常好。那我们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一下佛教发展除了经济和文化方面,对军事力量有没有潜在影响呢?”学员们听后,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与讨论中。
伍教授带领大家眺望烟波浩渺的玄武湖,旁征博引,讲述其名字的由来:“玄武湖位于长江与钟山之间,古称‘桑泊’,秦始皇灭楚后叫‘秣陵湖’。赤壁之战结束三年后,东吴孙权迁都南京,开山凿渠引江水入湖,打造出‘绿州宫苑’,湖名演变为‘后湖’或‘北湖’。南朝刘宋时期,因两次在湖中发现疑似扬子鳄的‘黑龙’,才有了现在的名字——玄武湖。”
一位学员问:“老师,湖名的变化对它的用途有影响吗?”伍教授笑着点头:“问得好!湖名变化和它在不同时期的作用紧密相关。就像在六朝时期,玄武湖的用途就十分重要。”
六朝时期,玄武湖既是皇家园林,也是水军训练基地。伍教授手指梁州东北部的览胜楼介绍道,这座古代建筑始建于六朝,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视察水军训练而建,历代沿用。览胜楼下的六朝水兵阅武台遗址,从东吴、东晋起,南朝各代都在此演练水师。陈朝兴盛时,五百艘战船在此变换阵形,举行“兵誓”后,浩浩荡荡驶入长江扬威。而此后的陈后主却沉迷诗词酒色,在玄武湖的皇家园林里与妃嫔日夜笙歌,不理朝政。陈后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大家都记忆犹新。
六朝繁华逐渐淡去,历史翻开新的篇章。北宋熙宁七年,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尹,上奏“泄湖造田”,经宋神宗批准,一场对玄武湖命运影响深远的变革拉开帷幕。此后,玄武湖在地图上消失了二百多年。学员好奇地问:“老师,后来玄武湖怎么又出现了呢?”伍教授回答:“元朝大德五年,朝廷征集众多民工,对玄武湖进行大规模疏浚,使其重新与长江及秦淮河相通,恢复了排水和蓄水功能。”
到了明代,玄武湖有了新使命,成为王朝中央档案黄册的存放地。建库初期,朝廷迁走岛上居民,规定除相关官员和库工外,外人未经批准不得入内。可到南明弘光时期,黄册的命运急转直下,被用作工事、铠甲的材料,甚至被用来点火,曾经的黄册库名存实亡。1645 年 5 月 14 日,弘光朝廷不战而降,玄武湖又一次见证了王朝的更替。
伍教授笑着说:明初为控制城内河道水位,设置了许多水关、涵闸、涵洞,其中台城东面的武庙闸富有传奇色彩。相传建文帝在燕王朱棣破城后,从此处逃走,下落不明。
讲完这些,伍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漫步在玄武湖畔,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有着这么多故事,且和王朝的安危紧密相连。历经两千多年,玄武湖至今还承担着调节城内河水的任务,是城市的自然隔离净化带。以后大家再来,看到的就不只是美丽的湖景,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学员们纷纷点头,觉得这次现场教学收获颇丰,对玄武湖与古代史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现场教学,得益于教授的生动讲解与实地考察,内容丰富,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与眼前的山川古迹紧密相连。学员们顺着历史的复杂脉络寻找规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鉴,学会更好地抉择。
特约编辑 姚征涛
摄影 张南宁
作者介绍
张长宁 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来源:彩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