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丹霞映碧水,风送李花香”,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流水日夜冲刷着赤色岩壁,晨雾里总裹着一缕清甜——那是赤水凤凰李的气息。这颗被山水滋养的果子,不仅藏着河畔的晨露与山风,更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脆甜多汁的独特口感,成了人们夏日里最难忘的甜蜜向往。
“丹霞映碧水,风送李花香”,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流水日夜冲刷着赤色岩壁,晨雾里总裹着一缕清甜——那是赤水凤凰李的气息。这颗被山水滋养的果子,不仅藏着河畔的晨露与山风,更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脆甜多汁的独特口感,成了人们夏日里最难忘的甜蜜向往。
踏入赤水镇的果园时,晨雾还未散尽,整片山坡像是裹着一层薄纱的翠绿海洋。繁茂的枝叶间,凤凰李藏在叶片下,初挂果时是浅绿的小灯笼,成熟后便染上深浅不一的紫红,果皮上覆着层薄薄的白霜——那是大自然给果实披上的“保鲜纱”,指尖轻轻一碰,就能沾到淡淡的果香。
风从河谷吹来,枝叶簌簌作响,果子在枝头轻轻晃动,仿佛在跟路过的人招手,邀他们尝尝这份夏日限定的甜。等不及拿回屋里,在果树下就忍不住咬上一口——“咔嚓”一声脆响,瞬间划破晨雾的宁静。薄如蝉翼的果皮应声裂开,清甜的汁水立刻顺着指缝往下淌,得赶紧用另一只手托着。果肉脆嫩得不用费力嚼,舌尖轻轻一抿就化在嘴里,没有一丝果渣,只留浓郁的果香在口腔里打转。那甜味不齁不腻,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果酸,从舌尖甜到喉咙,连呼吸都变得清甜,让人吃完一颗还想再来,直到吮干净手指上的汁水才罢休。
这份美味,是赤水山水“精心调配”的结果。赤水镇海拔从350米到1900米落差极大,干热河谷气候让这里每年能迎1300小时的充足日照——白天,阳光把果肉里的糖分一点点攒足;夜晚,山间气温骤降,又牢牢锁住水分和养分,一热一凉间,便酿出了凤凰李“脆甜爆汁”的独特风味。再加上河畔土壤里藏着丹霞地貌特有的矿物质,每颗果子都像吸足了山水精华,长得饱满又扎实。
这颗小果子不只是好吃,还是个“营养宝库”。果肉里满是氨基酸、维C、维E,还有钙、铁等微量元素——夏天没胃口时,吃两颗能打开食欲;午后燥热难耐,把果子冰在冰箱里,咬一口瞬间消暑解渴,既尝了美味,又补了营养,一举两得。谁能想到,如今人人夸的“甜蜜果”,曾是双山村摆脱贫困的“希望果”?
多年前的双山村,藏在大山深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守着几亩薄田种玉米土豆,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不能一直穷下去!”村党支部书记望着满山荒地,又想起赤水河畔适合种果树的气候,心里冒出个念头:试种凤凰李。
可想法一提出,就被村民泼了冷水:“从没种过这果子,卖不出去咋办?”“赔了地也荒了,日子更没法过!”面对质疑,村干部没退缩,凑钱租下10亩荒地,从外地引进果苗,还特意请农业专家来指导。每天天不亮,他们就扛着锄头去果园,水源把控、土壤施肥、枝条修剪、病虫害防治,每个细节都抠得极细。有次遇上暴雨,刚栽的果苗被冲倒一片,村干部冒雨一棵一棵扶起来,用塑料膜护住根部,忙到半夜才浑身湿透地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三年春天,果园第一次挂果,紫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摘一颗尝,脆甜多汁。村干部拉着果子去县城农贸市场试卖,一摆出来就被抢空,顾客还追着问“明年还有吗?”。
看到试种成功,村民们的心踏实了,纷纷找村委会,想跟着种凤凰李。为了让大家放心,村党支部定下“三帮政策”:帮送果苗,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帮教技术,专家上门手把手教;帮找销路,统一收购果子再通过合作社外销。村民路仕贵之前在外地打工,听说村里种凤凰李能赚钱,特意回村承包20亩地。刚开始他啥也不会,村干部天天去他的果园,教他剪枝、疏果。第一年,路仕贵就收了3万斤凤凰李,卖了7万多块——比在外打工一年挣的还多,他拿着钱给家里盖了新瓦房,笑着说:“以前觉得外面好,现在才知,家门口的果子就能让日子变甜!”
如今的双山村,早已不是当年的贫困村。凤凰李种植从10亩扩到数万亩,漫山李树成了“摇钱树”。村里成立了七里店种植家庭农场,注册了“七里店”商标,还建了冷库延长保鲜期;村民们又琢磨出新花样,把凤凰李酿成“凤凰美”果酒,酸甜可口,多了一笔收入。
随着凤凰李名气变大,来采摘的游客多了,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卖起土鸡蛋、腊肉,旅游、快递、餐饮也跟着火了。电商兴起后,凤凰李又搭上“互联网快车”。每到成熟季,村里年轻人架起手机直播,镜头对着挂满果子的树枝:“家人们看,这是赤水河畔的凤凰李,咬一口爆汁,今天下单明天到家!”一场直播常能卖出上千斤。线下,一箱箱新鲜凤凰李被装上货车,运往北上广的超市,试吃盘前总围着人,尝过的顾客大多会拎一袋走:“这李子比别的甜,好吃!”
从一颗小果子,到带动全村致富的产业;从大山里的贫困村,到人人羡慕的“甜蜜村”,赤水凤凰李不仅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更见证了乡村振兴的变迁。如今夏日,赤水河畔的李树下,果农们摘着果子、聊着家常,笑容里满是幸福。这颗裹着山水精华的果子,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赤水人用勤劳种出的“幸福果”——它正带着河畔的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来自大山的美好。
▲2023年,齐速走进校园开展文学志愿活动
▲近几年,齐速参与责编了一些文学集子
▲爱好文学的齐速,偶尔能收获小确幸
▲2024年,齐速与文友在探讨新媒体平台建设
齐速简介:本名张裕华,祖籍广东五华,出生于江西吉水,现居广东中山小榄。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偶见于《羊城晚报》《福州晚报》《梅州日报》《香山文学》《嘉应文学》《天池小小说》等报刊,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2022年度《香山文学》小说奖获得者,第二十九届南国书香节特邀讲师,今日头条知名文学博主,微信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小组核心成员。现为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山文苑主编及多家文化社团新媒体编辑。2023、2024广东省优秀文学志愿活动“编辑之星”,责编各类文集若干,有丰富的微篇、短篇、中篇、长篇、超长篇文本校对、润色经验。
来源:中山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