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迅、富联成焦点!科技制造赛道要起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6:18 1

摘要:周末,一张“9/15周一 立迅、富联”的截图在投资群里疯传。有人秒懂:“这是立讯精密和工业富联啊!”有人追问:“果链都涨这么多了,现在追还来得及?”还有人疑惑:“工业富联不是‘代工厂’吗,咋突然成香饽饽了?”

周末,一张“9/15周一 立迅、富联”的截图在投资群里疯传。有人秒懂:“这是立讯精密和工业富联啊!”有人追问:“果链都涨这么多了,现在追还来得及?”还有人疑惑:“工业富联不是‘代工厂’吗,咋突然成香饽饽了?”

作为常年跟踪科技制造赛道的财经博主,我得说:这两家公司的爆火,根本不是“炒冷饭”,而是“消费电子复苏+AI算力爆发+智能制造升级”三重逻辑的集中爆发。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苹果供应商”,而是横跨消费、算力、汽车的“科技制造枢纽”。今天咱们把立讯、富联的“老底”和“新故事”扒透,看看普通人能从这波行情里捞到多少机会。

一、立讯精密:“果链一哥”的“第二增长曲线”,真的来了?

(一)苹果业务:从“打工仔”到“合伙人”,话语权暴增

立讯精密能成为“果链一哥”,靠的是对苹果需求的“精准卡位”:

iPhone组装:从早期的充电线、耳机供应商,到2023年拿下iPhone 15 Pro Max的主力组装订单,今年iPhone 16系列中,立讯的组装份额从20%提升至35%(苹果为了供应链安全,有意扶持立讯与富士康“双雄并立”);

新业务突破:Apple Watch、AIrPods的全球市占率超60%,更拿下Vision Pro(苹果首款MR头显)的核心模组订单——这款产品定价3499美元,预计今年销量超200万台,直接给立讯带来超50亿元营收;

毛利率提升:过去给苹果做“低毛利组装”,现在切入“高毛利核心部件”(如MR头显的光学模组、iPhone的Type-C接口),毛利率从12%提升至18%,利润弹性陡增。

苹果今年表现强劲,Q3财报显示,iPhone营收同比增10%,服务业务(App Store、iCloud)增15%,机构预测全年营收超4000亿美元,立讯作为“核心伙伴”,业绩水涨船高——上半年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20%,Q3预计再增15%。

(二)汽车业务:牵手奇瑞,要做“汽车界的立讯”

立讯不满足于“吃苹果红利”,去年官宣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立讯智造”,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模式复制:把给苹果做“精密制造+垂直整合”的经验,移植到汽车行业——比如为奇瑞开发的“800V高压平台”,能让电动车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成本比同行低15%;

订单落地:已拿下奇瑞、理想、小鹏的订单,涵盖整车组装、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等,今年汽车业务营收预计突破100亿元,2025年目标500亿元;

估值重估:汽车业务的估值逻辑与消费电子不同(汽车行业PE通常在25-30倍,消费电子仅15-20倍),若汽车业务营收占比从现在的10%提升至30%,立讯的估值中枢有望从20倍上移至25倍,股价想象空间瞬间打开。

(三)AI硬件:悄悄布局,“算力时代”的新玩家

很多人不知道,立讯在AI硬件领域也有布局:

服务器连接器:为微软、亚马逊的云服务器供应“高速连接器”(AI服务器对连接器的传输速度要求是传统服务器的3倍),市占率超20%;

AI终端设备:研发“边缘AI盒子”(可用于工厂、商场的智能监控、数据分析),已在富士康的工厂试点,明年有望批量出货;

产能储备:在江苏昆山投建的“AI硬件产业园”,预计Q4投产,专门生产AI服务器模组、终端设备,直接受益于AI算力爆发。

二、工业富联:AI服务器“隐形王者”,算力赛道的“卖水人”

(一)AI服务器:“闷声发大财”,全球市占率第一

工业富联看似是“代工厂”,实则是全球最大的AI服务器生产商:

客户天团:英伟达的H100、H200 AI服务器,超70%由工业富联代工;国内大模型企业(百度、阿里、字节)的AI服务器,超60%来自工业富联;

技术壁垒:掌握“液冷散热+高密度封装”核心技术——AI服务器功耗是传统服务器的5倍,液冷散热能让能耗降低30%,这是其他代工厂难以复制的;

业绩爆发:上半年AI服务器营收280亿元,同比增120%,占总营收的35%;机构预测全年AI服务器营收超600亿元,直接带动公司净利润同比增50%(上半年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15%,Q3-Q4将加速)。

(二)云计算:从“代工”到“运营”,赚“长期稳定收入”

工业富联不满足于“一次性代工收入”,还搞起了“云计算运营”:

数据中心:在贵州、河南建了超10个大型数据中心,出租给互联网企业(比如给腾讯云提供算力租赁服务),这部分“租金收入”长期稳定;

边缘计算:布局“边缘数据中心”(靠近用户的小型数据中心),为直播、自动驾驶等低延迟需求服务,今年边缘计算营收增80%;

毛利率提升:云计算运营的毛利率超40%,远高于代工业务的15%,随着运营收入占比提升(从现在的20%到2025年的40%),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将大幅增强。

(三)智能制造:“用AI改造自己”,成为行业标杆

工业富联本身就是“智能制造”的标杆:

灯塔工厂:旗下深圳、郑州的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灯塔工厂”(全球仅130家),用AI、机器人将生产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30%;

解决方案输出:把自己的智能制造经验打包成“解决方案”,卖给汽车、3C、家电企业,今年已签下超20亿元的订单;

政策红利:工信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富联作为“国家队选手”,能拿到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三、背后逻辑:科技制造的“周期与成长”共振,才是核心

立讯和富联的上涨,不是偶然,而是**“周期向上+成长爆发”的双重共振**:

(一)周期向上:消费电子触底复苏

经历两年低谷后,消费电子今年迎来复苏:

全球手机销量:上半年同比增5%,结束连续三年下滑;

苹果链需求:iPhone 16预售量同比增20%,AirPods 4、Apple Watch Series 10也将在Q4发布,带动供应链订单;

- 安卓阵营:华为Mate 60系列“意外”发布,带动国产手机链(立讯也给华为供应部分零部件)反弹,行业整体库存从“过剩”转为“合理”。

(二)成长爆发:AI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AI大模型、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大模型训练: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上万张GPU,对应数千台AI服务器;

推理需求:大模型“下凡”到手机、汽车、机器人,需要边缘算力支撑,边缘AI服务器需求年增超80%;

政策驱动:“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今年数据中心投资超2000亿元,直接带动服务器、连接器等硬件需求。

(三)智能制造:国家战略+企业刚需

“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企业“机器换人”需求迫切:

人力成本:国内制造业人均工资年增8%,机器人成本年降5%,“机器换人”的性价比越来越高;

技术成熟: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等技术成熟度提升,中小企业也用得起;

政策补贴:地方政府对“智能制造改造”的补贴比例从10%提升至30%,企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四、现在上车,是机会还是陷阱?(附操作建议)

(一)立讯精密:适合“长期定投+波段操作”

长期逻辑:苹果核心伙伴+汽车新业务+AI硬件布局,成长确定性强;

技术面:股价从30元(2022年低点)涨到现在45元,突破年线,北向资金近一个月加仓超2亿股;

操作建议:

定投党:每周定投,分摊成本,持有周期1-2年;

波段党:回踩10日均线(约43元)加仓,突破前高(48元)减仓,做波段;

风险点:苹果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汽车业务拓展缓慢。

(二)工业富联:适合“中线持有+跟踪AI数据”

中线逻辑:AI服务器全球龙头+云计算运营+智能制造标杆,受益于算力长期爆发;

技术面:股价从10元(2023年初)涨到现在18元,成交量持续放大,MACD金叉;

操作建议:

中线持有:逢低买入,持有到Q4(AI服务器订单高峰期);

跟踪数据:密切关注英伟达财报、国内大模型企业的算力采购公告;

风险点:AI服务器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出口管制加剧。

立讯和富联的崛起,只是中国科技制造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代工厂”到“全球核心供应商”,再到“技术引领者”,中国企业正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往上爬”。

普通人参与这波行情,不一定非要“追高个股”,也可以通过科技ETF(如515000)、智能制造ETF(如516800) 分散布局,分享行业成长的红利。

最后问问大家:你更看好立讯的“多赛道布局”,还是富联的“算力硬逻辑”?评论区聊聊~点赞前5的评论,我会私信送《科技制造核心企业研报合集》,咱们一起把钱赚明白!

来源:黑玫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