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诗会丨春风里的诗歌沙龙 探寻诗歌时代新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04:10 1

摘要: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4月11日下午,“时代的回响:新诗与当代社会的诗意对话”沙龙和“诗词传承——旧体诗的经典溯源与当代赓续旧体诗词”沙龙分别在广阳书院和宣南博物馆举办。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张晓家出席活动。

春风十里,诗意相逢

2025“百年丁香诗会”如约而至

来自世界各地的

近30位诗人、学者欢聚一堂

讨论新时代下诗歌的发展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4月11日下午,“时代的回响:新诗与当代社会的诗意对话”沙龙和“诗词传承——旧体诗的经典溯源与当代赓续旧体诗词”沙龙分别在广阳书院和宣南博物馆举办。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张晓家出席活动。

时代的回响:

新诗与当代社会的诗意对话

,时长02:04

“时代的回响:新诗与当代社会的诗意对话”沙龙上,现代诗获奖诗人、高校联盟学生以及北美诗歌协会会员等各界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诗意对话。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认为,诗歌的发展不仅有语言和形式上的变化,还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不管在哪个民族,诗歌在艺术和语言的创造方面,都可以说是代表那个时代最高的语言表达。

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在发言中谈道,新诗与时代的对话能够与社会各界产生一种更紧密的联系。这是一种学院的、学术的和社会的均衡全面发展,是丰富多元的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川表示,新诗与当代社会的诗意对话存在“之间性”,诗人在介入的时候要把它假设成新诗与当代社会、与当代社会中的“我”的诗意对话。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周庆荣、唐晓渡、臧棣、杨庆祥、孤城、李金龙等嘉宾分别围绕话题抒发己见。大家纷纷表示,诗歌应当成为时代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诗人有责任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国际友人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来自英国的施笛闻认为,诗歌有助于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提高敏感度,是一种跟当代社会对话的重要渠道。来自古巴的亚瑟夫·阿南达·卡尔德隆则认为新诗需要新的当代社会,而非历史时代。来自德国的雷震在发言中谈道,诗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体,能串联历史沧桑,且穿越空间与文化的悬隔。来自摩洛哥的宝云认为诗歌像一座桥,连接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

诗词传承——旧体诗的经典溯源

与当代赓续旧体诗词

“诗词传承——旧体诗的经典溯源与当代赓续旧体诗词”沙龙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高昌主持。现场,旧体诗诗人们以“旧体诗的当代赓续”为核心,既回应了技术变革的挑战,也重申了诗歌作为“人类精神灯塔”的永恒价值。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辞赋》总编辑、《诗刊》编委石厉表示,西城区作为首都文化高地,其文化建设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丁香诗会是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希望未来丁香诗会能够持续创新,成为“首善之区”文化振兴的标志性活动。

青年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王悦笛将当天的话题引向了“AI的时代,诗歌创作如何赓续诗脉?”他认为AI是“创作辅助工具”,可帮助诗人突破思维定式,但诗歌的个性、细节与创新性仍需人类主导。

《诗刊》编辑、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安洪波分享了自己用AI创作诗歌的感悟,他主张主动拥抱AI技术,通过“驾驭工具”提升创作效率与质量。

青年诗人陈姝棠提出“回溯诗史”的路径,主张从传统中汲取养分,结合AI技术实现“以我笔写我心”的创新表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沙龙现场,第一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中的获奖诗人代表罗小娟、冯忠成、张语涵、郝佳鹏和王瑞分别分享了个人创作历程,他们表示可以将AI视为“创作伙伴”,但是在AI时代,更需更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

文字:石伟 宫静

图片:闻昭 季正 杨杰

视频:苏凯 张福唯 杨怡华 杨沛璇 吴朝光 王京娜 雒贯英 左璐路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