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汽车巨头宣布裁员,称欧洲电动车卖不动,曾在华巨亏350亿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7:08 1

摘要:福特在近期宣布,将会在德国科隆工厂裁员1000人,若是自愿离职的话,可以获得丰厚的补偿金。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

图源:央视财经

据央视财经报道,福特在近期宣布,将会在德国科隆工厂裁员1000人,若是自愿离职的话,可以获得丰厚的补偿金。

对于裁员这个决定,福特给出原因是,由于欧洲电动车需求低于行业预期。

图源:央视财经

早在去年的时候,福特就宣布将要在欧洲裁员4000人,也正是因为这个裁员计划,科隆工厂还发生了一次罢工。

虽说福特在去年闷声发财,在一众合资车企中脱颖而出。但照目前的情况看来,福特还没能走出ICU。

福特“挥刀自宫”

上千人即将失业

2021年2月份,福特花费了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0亿元)将科隆工厂改造为电动汽车生产中心,这也是福特在欧洲第一个电动车工厂。

图源:网络

彼时,福特对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相当乐观,并且在工厂完成转型后,还定下了每年生产超过25万辆的产量目标。

2023年的时候,福特又斥了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40亿元)的巨资,将科隆工厂打造成福特全球首座“碳中和组装工厂”和欧洲电动化的核心基地。

然而,欧洲市场的消费者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大,而福特这么多年来忙前忙后,对欧洲电动车市场满怀期待,最后却扑了个空。

对于销量不及预期,福特将原因归咎为欧洲地区充电基础投资不足以及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等。

再加上,近年来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动作频繁,给福特以及其他的外国车企带来了压力。

图源:第一财经

这也不是福特第一次提出裁员计划了。在去年的11月份,福特提出将会在2027年底在欧洲和英国优化4000个岗位。其中,科隆工厂就要优化接近3000个岗位。

这消息一出,科隆工厂的员工们马上就不乐意了。要知道这个工厂的总人数还不到12000人,一下裁这么多人换做是谁都会急。

图源:网络

紧接着,科隆工厂就爆发了一次罢工事件,这也是科隆工厂建厂百年以来第一次发生罢工事件。

为了安抚员工,福特表示若是自愿离职的员工,将会提供相对丰厚的补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有不少外国车企都决定用裁员这一办法来降本增效。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图源:界面新闻

图源:大河报

比如大众集团计划在2030年前裁掉超过3万人;奥迪也决定在行政以及研发部门裁掉7500人;奔驰也因净利润大跌决定裁员2万人。

这些企业们也在共同面临着一样的困境,那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不停从这些老牌车企的口中抢夺蛋糕,导致传统车企销量下滑。

再加上欧洲市场对电动车需求增速放缓、美国增加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等,都给外国传统车企的经营上了难度。

而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外国的传统车企们不得不通过裁员、业务重组的办法来实现“大象转身”。

闷声发大财

福特去年狂赚44亿

在今年年初,福特打了一场十分漂亮的翻身仗,那就是福特中国实现了44.09亿元的盈利,要知道这可是福特中国的首次盈利。

图源:界面新闻

图源:中国经济周刊

而在2017年~2019年这期间里,长安福特的销量最高暴跌了54.38%,其中2019年,长安福特只卖出了18.4万辆车。

要知道在2016年的时候,福特卖了将近100万辆车。

在销量暴跌的同时,关于福特产品品控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断轴、后视摄像头故障等问题。

加上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以及一些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崛起,挤压了福特的市场空间。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福特一度游走在淘汰边缘。

吴胜波

不过直到吴胜波担任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福特中国的情况就慢慢好了起来。吴胜波上任CEO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福特中国实施“减肥计划”。

“瘦身”的第一步就是转型轻资产模式,利用中国产能和成本优势,让中国成为“全球出口中心”,2023年和2024年,从中国出口的福特汽车数量超过了27万辆。

这样一来,福特能够避开国内车圈的价格战,还能把成本降低,将利润最大化。

同时,福特砍掉了业务中的“拖油瓶”。比如停产了福克斯、福睿斯等低利润的燃油车型,把重点放在了野马、林肯等热门车型上。

图源:懂车帝

在实施了瘦身计划年后,林肯的销量也逐步“回春”,今年8月份,林肯航海家的销量超过了5600辆。众所周知,高端车卖一辆赚一辆。

然而,即使福特去年在中国首次盈利,也并不能代表它成功出了ICU,只能说是走出了手术室。

图源:国际金融报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福特在电动车业务上还没能站起来。去年全年,福特在电动车业务上的亏损达到了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60亿元)。

图源:福特财报

今年第二季度,福特的电动车业务持续亏损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90亿元),这等于是卖一辆亏一辆。

而在这两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过了50%,新势力们也都纷纷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这些都给福特的电动车业务上了压力。

不过,电动车转型阵痛是如今大部分外国传统车企正在面临的,就连BBA在电动车领域的步伐相对迟缓。

图源:中国经营报

图源:凤凰网财经

今年上半年,奔驰纯电在华销量同比去年下滑14%,奥迪电动车在华销量同比去年下滑了23.5%。

为了挽回销量,BBA的电车不得不大幅降价,比如宝马I3的优惠程度一度高达3成,奥迪Q4 e-tron也有巨折优惠。

面对转型阵痛,BBA纷纷寻求与国内的科技公司合作。

前段时间,上汽奥迪推出的全新A5 SPORTBACK就搭载了华为智驾,这也是全球首个搭载智驾的燃油车。而宝马则与阿里巴巴、华为以及momenta都进行了合作。

燃油车销量高达90万辆

合资车企打响反击战?

自从特斯拉把新能源汽车带火了之后,国内合资车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消费者都会有“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

但当国内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智能化以后,消费者们的观念也逐渐改变。如今,对于国内车企来说,智能电动车就是它们的舒适圈。

对比国内车企的智能电动车发展速度,合资品牌的速度显得稍微缓慢了一些。同时,合资品牌们的市场份额也正在被国内车企不断蚕食。

再加上,这几年国内车圈大打价格战,合资车企们也只能跟着降价,但降价又亏钱,不降价又面临着卖不动的困境。

图源:网络

前段时间,广汽菲克公司破产的事情震惊了整个车圈。如果说有人不认识广汽菲克的话,那么JEEP这款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款车曾经是不少中国男人的“梦中情车”。

而广汽菲克就是广汽集团与意大利菲亚特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2007年,JEEP以进口的方式引进国内,不少国产车也都把JEEP视为对标对象。

图源:网络

然而就在2018年,JEEP被爆出存在“烧机油”的现象,这件事甚至登上了3·15晚会,由于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件事,导致JEEP的口碑以及销量下滑。

不仅如此,两家车企存在着战略规划等的分歧,这就导致了广汽菲克战略方向模糊不清,也使得广汽菲克没能及时转型。

图源:中汽数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国内燃油车的销量达到了98万辆,较去年同比增长了8.4%。

燃油车市场的回升,也说明了了合资车企们正在上演“反击战”。

这几年,合资车企们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油电两手抓,一方面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另一方面则加速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

即使目前的消费者们更加倾向于新能源汽车,但难免还会存在着续航焦虑。

而油车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在很多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补齐智能短板则是合资车企们重点聚焦的部分。

图源:网络

除了上汽奥迪与华为牵手,一汽大众的探岳L以及途观L PRO都已经与大疆车载进行了合作。

同时,在销售模式上,不少合资车企都做出了调整,比如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都采用了厂家直销的模式,做到全国统一售价,经销商只负责服务类的业务。

总的来说,燃油车智能化给了消费者更加多元的选择,消费者们再也不用纠结购买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

并且科技公司+传统车企的合作模式在这两年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比如,底盘等这些硬件技术活交给经验丰富的合资车企,而科技公司则负责智驾等方面,做到了术业有专攻。

写在最后

福特这次裁员,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然而,在面临着重重挑战,福特也正在积极调整,比如,积极改造工厂、推出UNIVERSAL EV通用电动平台等。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今,中国不仅是新能源大国,更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要是想要在这场混战中获得胜利,合资车企们不仅需要加速智能化,还需要提升核心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自身竞争力等。

而福特中国今年能否能次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还得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对此,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