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破的穿杨射艺精,赏音还在听弦声。”射箭技艺精湛,一箭中的,百步穿杨,这还不够;要真正欣赏射艺还要听弓弦发出的声音,此句借剑艺评书艺。
启功论书诗73:
破的穿杨射艺精,赏音还在听弦声。
渔阳笔外无余韵,难怪沤波擅盛名。
“破的穿杨射艺精,赏音还在听弦声。”射箭技艺精湛,一箭中的,百步穿杨,这还不够;要真正欣赏射艺还要听弓弦发出的声音,此句借剑艺评书艺。
“渔阳笔外无余韵,难怪沤波擅盛名。” 此句就是点评鲜于枢的书法,启老认为他的书法谨慎有余,胆量不足,缺少笔外之韵;难怪让同时的赵孟頫独擅书名。
草书韩愈进学解
【启功自注】:
鲜于枢。
渔阳之书,早岁仍沿南宋之体,但观其独孤本兰亭跋及颜鲁公祭侄稿跋,可见一斑。此类笔迹容或不尽出早年,以其跋古法书,未免矜持,遂少挥洒之趣耳。
启老说鲜于枢的书法,早期的时候还是继承了南宋的书风,观其《独孤本兰亭》题跋和《颜真卿祭侄文稿》题跋,可见一斑。这些笔迹可能不全部是早年之书,但因为是题跋古人之书,未免矜持,缺少挥洒之趣味。
颜真卿祭侄文稿》题跋
【启功自注】:
其最胜者,推行草大字,今传世真迹若书东坡定慧院海棠诗、昌黎石鼓歌、少陵行次昭陵诗等,俱称上选,寸余行书,亦有数本,惟小楷余未曾见。
综而观之,无论字之大小,体之行草,莫不谨慎出之。点画似有定法,结字亦尽庄严,极少任情挥斥之笔,观其答人问书之语,曰胆胆胆。乃知其所自勉者在此,而其不足者亦必在此。
《苏轼海棠诗卷》
启老认为鲜于枢的书法,最好的是他的行草大字,现今传世真迹《苏轼海棠诗卷》、《草书韩愈石鼓歌》、《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等,都是上选之书。另外一寸左右的行书也有几本作品,惟有小楷作品启老未曾见到。
综合这些作品来看,不论字体大小,书体为行草,用笔都过于谨慎。点画结构好像有固定的模子,偏于庄严,缺少任情挥洒之用笔。
有人曾经问鲜于枢书法如何写好,鲜于枢回答:胆胆胆。鲜于枢以胆量来自勉,但启老认为他不足的地方也是没有胆量。
《草书韩愈石鼓歌》
【启功自注】:
白香山云:“㔉石破山,先观铲迹;发矢中的,兼听弦声。”如此机锋,恰通书理。崔季珪容仪何若,今固不知,惟其代帝,必危坐正襟,此恰为使者识破处也。
白居易在《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中的话:用铁铲锄破山石,要看下铲的痕迹;发箭射中箭靶,还要听射箭的声音。比喻要理解言外之音,笔外之韵,启老认为白居易此话的机锋可以通书法之理。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崔季珪(崔琰),东汉末年名士,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曾代替曹操接见匈奴使者,因为是代替曹操,所以正襟危坐结果反而被使者识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说鲜于枢的书法问题。
来源:翰墨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