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茶博会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这些文物展品与茶有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0:53 3

摘要:9月19日,2025新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溯源中华千年制茶技艺,汇聚我国传统六大茶类,开启一场集“购茶、品茶、赏文化”于一体的秋日茶宴。

新疆自古就有的“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说明了茶叶和这片土地的历史情缘。

9月19日,2025新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溯源中华千年制茶技艺,汇聚我国传统六大茶类,开启一场集“购茶、品茶、赏文化”于一体的秋日茶宴。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展出的清代茶壶。(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而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毗邻,位于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市博物馆里也有着众多“与茶有关”的文物展品,唐代瓷茶壶、清代花卉纹茶壶、乌鲁木齐老字号茶叶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茶票、搪瓷大茶缸……见证着乌鲁木齐与茶的悠久渊源。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家园记忆》展中展出的乌鲁木齐曾使用的茶叶票。(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水能洗铅华,茶可净心尘。”走进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序厅,还原的天山脚下繁忙的丝绸之路场景里,往来的马匹、驼队,运输着丝绸、茶叶、瓷器等往来于世界各地。茶香,留在了丝绸之路上,更留在了百姓生活中。

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介绍,在新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唐朝时期,茶就已经进入到新疆地区,当时繁荣的茶马贸易,丰富了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中展出的瓷器。(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在市博物馆展出的《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就是丝绸之路上瓷器与茶文化相辅相成的见证。展览共展出125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91件,生动呈现了长沙窑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瓷器、茶叶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展出花卉纹样茶壶。(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时光流转,茶香飘扬。在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展出有一系列清代的茶具,据考证这些多为当时居民的生活用品,其中的一件“粉彩花卉六棱茶壶”虽已历经百年,但在灯光映照下,依然光亮,上面的花卉图案意趣盎然。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一位乌鲁木齐老者饮茶的闲适场景。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展出的清代茶碗。(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在展览中,还展出了一组茶碗,上有“张锦盛号”的字样。据考证为晚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字号,从景德镇到乌鲁木齐,小小茶碗的旅途也见证着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发展、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红旗漫卷天山雪》展厅内,陈列着“昇恒茂”茶庄的茶叶袋。“昇恒茂”是乌鲁木齐最早的茶庄之一,也是曾经乌鲁木齐最大的茶庄。1921年,由湖南宁乡人周晋藩创办,取自“如日之昇、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茂”之意。原址坐落在大十字,现天百名店的位置,后消失在历史尘烟中。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展出的乌鲁木齐老字号曾使用的茶叶袋。(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好茶自然要配好壶,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在新疆的发展过程中,也促进了手工铜制品的发展。人们发现相对于其他水壶煮的茶水,铜壶水泡的茶汤口感顺滑,滋味清甜,如若“绢水”。此外,相较于银壶,铜壶性价比高,且铜耐腐蚀性强,经久耐用,可作传家宝传几代人,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中还原的老乌鲁木齐铜铺街场景。(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还原有一处铜铺街的场景,这是一条繁荣于上世纪初的商业街区,位于现在的天山区东风路中段,是一条长约150米、宽约8米的街道,经营铜制品和日用品,通过老照片可以看到,各类铜壶在这里售卖,也成为乌鲁木齐市民喜爱饮茶的历史见证。

而今,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新疆也有了越来越多自己的茶叶,乌苏的柳花茶、巴音郭楞的罗布麻茶、墨玉的玫瑰花茶、伊犁的植物酸秆子茶……茶叶在进入新疆的千年来,根据独特的地域特点和饮食文化,有了改良和延伸,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家园记忆》展中展出的搪瓷茶缸。(9月19日摄)记者王畅彤摄

如今,走进新疆的部分特色餐厅,优雅的喝茶环境,精美的盛茶容器,配上蜂蜜,各种特色果酱,茶的味道也变得更加甘醇、绵长,回味无穷。来到新疆的游客,总会带上一份增加了新疆元素的茶作为伴手礼带回。

茶,从古丝路走来,嵌入新疆的土地与生活,至今仍在书写新的故事。正如茶香能在时光中流转不绝,中国新疆与茶之间的深远情缘,也依旧绵长、鲜活而令人回味。

来源:新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