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来:提高员工收入就是最大的善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0:43 1

摘要:别人拼命追逐规模扩张,他却选择“小而美”;别人斤斤计较成本,他却慷慨提高员工工资;别人讲究效率压榨人力,他却坚持“以人为本”。

来源丨燕书楼主(ID:yanshulouzhu)

在当下中国商界,余东来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别人拼命追逐规模扩张,他却选择“小而美”;别人斤斤计较成本,他却慷慨提高员工工资;别人讲究效率压榨人力,他却坚持“以人为本”。

在一片逐利的商海中,余东来像一股逆行的清流,他用自己一以贯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证明:提高员工收入,就是对员工最大的善意,也是对企业最大的投资。

“赚钱”还是“做人”?企业的根本问题

传统企业家的逻辑很简单——利润最大化。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压缩成本,员工工资成了最容易动刀的环节。

低薪、加班、内卷,几乎成了零售、服务行业的常态。很多人打工只是为了勉强糊口,甚至被迫成为“工具人”,谈不上尊严,更别提幸福感。

而余东来从一开始,就把问题反过来思考: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仅仅是资本的游戏,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给出的答案是:企业是人的企业,是为人服务的组织,而不是单纯的逐利机器。

正因为这种本质性的思考,他才会坚定地认为:“提高员工收入,就是最大的善意。”

因为一个员工,只有在体面的收入支撑下,才可能安心工作,才可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换句话说,员工的幸福感,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提高员工收入,不是施舍,而是责任

有人可能会说,余东来之所以敢大幅提高员工薪酬,是因为他有钱。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的企业——步步高集团,经历过艰难岁月,甚至一度濒临破产。但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走“裁员减薪”的老路,而是咬牙坚持改善员工待遇。

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企业责任感。余东来认为,员工不是企业的附庸,而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赚钱的每一分钱,都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如果只让股东、管理层享受成果,而让普通员工在贫困线上挣扎,这是极其不公的。

提高员工收入,不是慈善,不是额外的恩赐,而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余东来曾说:“企业赚的钱,必须要拿出来跟员工分享。”

这句话直击要害。因为财富如果只在少数人手中累积,企业的生态迟早会崩溃;只有财富合理分配,才能形成真正健康的循环。

让员工活得有尊严,才是企业最大的护城河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什么?过去我们以为是资本、技术、渠道,但在零售和服务行业,竞争的关键恰恰是“人”。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窗口”,他们的笑容、态度、服务,直接决定顾客的体验和忠诚度。

如果一个员工每天为生计发愁,拿着微薄的工资被迫加班,他的笑容还能真诚吗?他的工作能充满热情吗?显然不能。

而余东来通过提高薪资,真正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收入提升之后,员工对工作自然更有归属感和责任心。

顾客走进余东来的超市,不仅是买东西,更是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人情味。

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护城河。别的企业可以模仿你的货架、价格、装修,但模仿不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服务。

于东来“舍得分钱”的背后,是长远的智慧

有人质疑:提高员工收入会不会导致企业成本过高,失去竞争力?这是典型的短视思维。

事实上,提高员工收入,不是支出,而是投资。因为员工获得了合理的报酬,会更有积极性,效率更高,离职率更低。

企业在招聘、培训上的隐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优质的服务又能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复购率,反而推动了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像农夫播种:舍不得种子,永远不会有丰收。舍得分钱,其实是最划算的生意。余东来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敢于“反常识”地提高员工待遇。

这种智慧,也映射出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不被眼前的利润蒙蔽,而是看到未来的长期价值。

余东来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哲学,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当下,中国社会对公平、尊严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人们希望努力工作能够换来体面的生活,而不是无尽的焦虑与压榨。

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大多数企业都能像余东来一样,把员工当人看待,主动提高他们的收入,那么整个社会的氛围都会大不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零售、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因为合理的薪资而活得有尊严,那么他们的服务质量、幸福感、社会稳定感都会全面提升。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意”,不仅对员工,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治愈。

现实是,很多企业仍然陷在“压榨员工”的逻辑中。他们认为劳动力是最廉价的资源,可以无限消耗。结果导致的是员工流动频繁、效率低下、社会矛盾加剧。

余东来的做法,恰恰提醒这些企业:短视的剥削,最终会吞噬掉企业自身。你可以靠低价和压榨短期获利,但绝不可能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他那句话的深意:“提高员工收入,就是最大的善意。”这不仅是对员工的善意,更是对企业的善意,对社会的善意。

有人说,商业世界是冷酷的,没有善意的立足之地。但余东来用实践证明:善意并不是与商业对立的,它反而是商业的最高境界。

一个懂得分利、愿意让员工活得体面的企业,才是真正强大的企业。因为它拥有一群愿意为之拼搏的人,一群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伙伴。

余东来的选择,或许一开始被人看作“傻”,但放在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这恰恰是最聪明的战略。

因为在未来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赢家,一定是那些把员工当人、把善意当信仰的企业。

来源:数读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