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台 iPhone,不同的本地化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22:13 3

摘要:在跨国企业的传播工作里,“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更像是一门学问:既要懂产品,更要懂人情世故,懂一个地方的文化习惯。

iPhone 17 系列在韩国、中国大陆的宣传页差异,大家调侃调侃,背后其实凸现了苹果本地化工作的效果。

在跨国企业的传播工作里,“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更像是一门学问:既要懂产品,更要懂人情世故,懂一个地方的文化习惯。

最近 iPhone 17 系列的宣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苹果品牌宣传基调一向简洁、冷静,强调创新与科技感,这是大家的一贯认知。但在实际的宣发中,你会发现每个市场的苹果广告都带着明显的“在地印记”。

在中国,苹果连续几年做 shot on iPhone 的春节短片。大家会觉得,wow 厉害!手机也能拍出这种效果。只不过这个缺乏直观对比,你没觉得它是做的本地化适应。

举个例子,在日本,苹果的广告语会更注重“轻盈”“精致”,甚至带点手工艺的气息。这种细腻的表达,正好契合了日本消费者对“匠人”和“美学”的追求。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最近的 AirPods Pro 3 宣传

中国官网写的是“从早到晚”,讲电池续航。简单直接,贴近生活,它强调的是“续航”这件事美国官网则用“working from 9 to 5”,明显借用了美国职场文化的“朝九晚五”,把 AirPods 也比拟成人。这如果放在中国可能就是大忌,但在美国,它就是职场人的日常韩国官网在介绍交互功能时,刻意淡化了“手势”。因为在当地语境里,这个手势,容易戳到韩国人的敏感之处,苹果干脆把手势去掉日本官网就是直给,“续航长,更长”

看似只是几个词的不同,但其中的讲究,正是苹果在做“文化翻译”。

很简单:同一个产品,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用户心智。

在美国,你要和职场人的工作节奏对话;在中国,你要进入家庭、日常场景;在韩国,你要避开潜在的文化摩擦;在日本,你要满足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高要求。

这些细节让苹果的广告不是一味“全球复制”,而要真正进入每个市场的生活语境,你才不会觉得奇怪——如果不对比的话,你往往会忽略其它市场宣发的不同

其实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本地化”

简单三个字,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做好了能让你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做不好,轻则默默无闻,重则扫地出门

来源:小橘喵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