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7》杀疯了!豆瓣从3.9飙到8.2,全靠“淡人”CP救内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0:10 1

摘要:真是没想到!《花儿与少年》第七季居然靠“CP玄学”逆天改命了!豆瓣评分从第六季的3.9分一路狂飙到8.2分,市占率碾压《王牌对王牌》登顶榜首。

真是没想到!《花儿与少年》第七季居然靠“CP玄学”逆天改命了!豆瓣评分从第六季的3.9分一路狂飙到8.2分,市占率碾压《王牌对王牌》登顶榜首。

这一季没有争吵、没有剧本,全靠一群“社恐淡人”的自然互动,硬生生把旅行综艺拍成了全民嗑糖现场。

❶ CP大乱炖:一季凑出10对组合,观众直呼“嗑到糖尿病”

这一季的CP密度高到离谱!从“沁年才俊”(李沁&龚俊)到“不可思意”(马思纯&张晚意),再到“魔丸灵珠”(那英&陈数),随便拉两个人都能组CP。

最绝的是“不可思议”CP——马思纯和张晚意这两个“淡人”,一个敏感细腻,一个钝感直球,居然碰撞出神奇火花。

马思纯喊“明天开始都是好心情”,张晚意立马接“能不能现在就是”;马思纯被鸟屎砸中,张晚意边掏纸边调侃“你很幸运,更幸运的是我带了纸”。

这种自然流露的默契,比工业糖精好嗑100倍!

另一边,“沁年才俊”CP走的是细节狙击路线。龚俊记得李沁爱吃辣椒面,每顿饭提前备好;观鲸时悄悄拉住她的救生衣,还叮嘱“有啥就说”。

一个动作一句关心,让CP粉疯狂截屏:“这哪是旅行综艺?简直是晋江文学照进现实!”

❷ 淡人崛起:社恐治愈社恐,反内卷综艺凭什么爆火?

这一季嘉宾全是“淡人”——那英快人快语却反感强社交,马思纯坦言仍在治疗抑郁,张晚意自称“不爱说话”。

但偏偏这群人凑在一起,反而形成了舒适圈。

没有尴尬的没话找话,没有刻意营造冲突。割水稻时马思纯默默冲在最前,张晚意坚持“不割完不休息”;那英生病时张晚意主动陪她买菜,还安慰“我没去浮潜是对的”

。这种“弱情节、强共鸣”的相处模式,精准戳中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谁还想看明星互撕?我们要的是治愈!

❸ 营销升级:平台悄悄推波助澜,但糖是真的!

别看CP热搜刷屏,其实平台压根没硬炒。

节目组最聪明的是“只提供素材,不编写剧本”——马思纯给张晚意举吹风机插座、龚俊给李沁递辣椒面,全是嘉宾自发互动。

观众自己挖糖、二创、造梗,平台顺水推舟放大热度。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B站剪辑视频播放量百万起步。

这种“自来水式营销”之所以成功,归根到底还是真实感——哪怕知道是套路,观众也甘之如饴。

❹ 从抓马到治愈:花少IP的逆袭密码

《花少》系列曾靠“互扯头花”出圈,第二季的“帐篷事变”至今被嘲“人性实验”。

但第七季彻底转向:取消任务制、减少剧本干预,甚至允许嘉宾“摆烂”(比如陈数直接拒绝夜间活动)。

这种转变暗合社会情绪变化——疫情后观众更渴望温暖陪伴而非戏剧冲突。

就像网友说的:“以前看花少像吃辣条,刺激但油腻;现在像喝温粥,舒服又治愈。”

❺ CP经济的真相:我们嗑的不是爱情,是理想关系镜像

为什么连“那英陈数互怼”“李沁马思纯牵手”都能嗑?因为观众寻找的不是爱情,而是情感代餐。

马思纯张晚意的“灵魂共鸣”、龚俊李沁的“彼此守护”、那英陈数的“反差默契”……每种关系都对应一种现实缺失。

就像某制片人说的:“当代人太孤独了,需要在综艺里找情感补偿。”

甚至有人调侃:“这季花少应该改叫《内向者的社交说明书》!”

最好的综艺永远尊重人性:不需要完美人设,只要真实流露;不必强行团圆,只需自然共鸣。《花少7》的爆火证明:内娱苦工业糖精久矣,真诚才是终极流量密码。

互动话题

你嗑哪对CP?来说说哪个瞬间最戳你!

来源:壮士乙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