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男性,射频消融术后再发房颤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从临时起搏器到永久起搏器诊疗历程分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3:10 1

摘要:61岁男性,因“反复心慌伴胸闷气促3年余,近3月患者自觉症情加重,头晕,视物黑矇、反复心房颤动”多次入院诊疗。

61岁男性,因“反复心慌伴胸闷气促3年余,近3月患者自觉症情加重,头晕,视物黑矇、反复心房颤动”多次入院诊疗。

作者:施雪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病史简介】

3年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胸闷气促,活动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无胸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黑矇。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予药物治疗后转律,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 po,比索洛尔2.5mg qd po进行治疗。

后患者心慌反复发作,每月3次左右。近3月患者自觉症情加重,头晕,视物黑矇。

2025年3月24日患者房颤发作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于我院心内科就诊。2025年3月25日进行左心耳结构成像显示:①左心耳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请结合临床);②冠状动脉管壁多发斑块形成,建议行冠脉CTA检查;③附见左肺上叶尖后段磨玻璃密度小结节(请随诊)。

3月24日,心超(完整套餐)显示,主动脉瓣钙化伴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未见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4%。多导联心电图显示,正常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心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未见异常。予艾多沙班(30mg qd po)进行抗凝,沙库巴曲缬沙坦(200mg qd po)抑制心室重构,后患者自行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

2025年4月27日,患者因再发房颤,于我院急诊科就诊,予胺碘酮复律,后因持续胸闷、心慌,于05月21日至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于5月22日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病情平稳后出院。

5月25日早晨7点,患者因“自觉胸闷,自测心率160次/分,自服2次倍他乐克(具体剂量不详),伴头晕、呕吐1次,无气喘,无胸痛放射痛,无视物旋转,无黑矇”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此时,患者时有胸闷气促,无冷汗出,无呼吸困难,无黑矇头晕,无反酸烧心,纳寐可,二便调。

既往高血压病史18年余,血压最高达150/100 mmHg,现服用比索洛尔(2.5mg qd po)控制血压至125/85 mmHg左右;糖尿病18年余,现服用二甲双胍(0.5 bid po)进行治疗。2007年脑梗,现无言语不利、活动受限等。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50余年前因眼外伤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相关检查】

体温36.5℃,心率79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77 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部动脉无异常搏动,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扩大,心率79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4.既往脑梗;

5.心脏消融术后;

6.阵发性心房颤动(CHA₂DS₂-VASc-60评分5分,HAS-BLED评分1分)。

【鉴别诊断】

本病可与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相鉴别,后者亦可有胸闷、心悸症状,心电图也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出现,但发作时多为闷窒感,持续时间<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即刻好转等典型表现,发作时有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冠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此患者仍需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疗计划】

1.等级护理及饮食计划

特级护理、糖尿病普食,记24小时出入量,氧气吸入,嘱避风寒,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穴位贴敷(双侧心腧、肾俞)益气通络。

2.诊断计划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三大常规、大便潜血试验(OB)、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梗/心衰全套、血脂、甲功、入院病原体检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下肢动脉超声、甲状腺超声、心超和胸部CT等。

3.治疗计划

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片 qn po)降脂稳斑;应用二甲双胍缓释剂(1片 bid po)降血糖;应用艾多沙班(1片 qd po)进行抗凝治疗。

【病例继续】

5月25日下午,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68bpm)、房室交界心律(68bpm)、完全干扰性房室脱节。

5月25日下午心电图

5月26日清晨查房显示,患者时有胸闷气促,无冷汗出,无呼吸困难,无黑矇头晕,无反酸烧心,纳寐可,二便调。血压110/77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扩大,心率79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舌淡紫,苔薄白,脉弦涩。

心电监护提示,心室率30~40次/min,伴有长间隙,且为逸搏心律,房颤时心室率130~150次/min,补充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逸搏。

5月26日心电图检查显示,快速心房颤动、ST-T改变(I、avL、II、III、avF、V4~6导联ST段呈近似水平型/上斜型压低0.5~1mm,伴T波低平/消失)(请结合临床)。

5月26日上午心电图

5月26日下午心电图

【进一步诊断】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窦性心动过缓;

3.交界性逸搏节律;

4.阵发性心房颤动(CHA₂DS₂-VASc-60评分5分,HAS-BLED评分1分);

5.心脏消融术后;

6.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7.2型糖尿病;

8.既往脑梗。

【手术指征】

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监护期间有>5s的长间隙,有心源性猝死风险。

【治疗策略分析】

患者应注意二级预防,做到长期、规范、合理用药,要特别注意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监测药物副反应。必要时完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及血脂相关基因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改善患者预后。

胸痹心痛示急症、危重症,病症发作时多以标实为主,当急则治其标,待病情稳定后再缓图其本,扶正固本,必要时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同意目前治疗方案;并于5月26日,植入临时经静脉起搏器,术后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嘱患者卧床制动,监测心律。

【病例继续】

5月30日,患者心慌,纳寐可,二便调。心电监护示,心率37~132次/分,血压103/69mmHg,呼吸16次/分,血氧饱合度为97%。查体示,神清,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部动脉无异常搏动,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

动态心电图辅助检查(5月29日13:27:55植入,有效时间:20:36:11)显示:

①全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为 65 次/分,最慢室率为30 次/分 @08:00:42(为起搏节律及房室交界性逸搏节律), 最快室率为 177 次/分 @05:51:16(为阵发性房颤律)。共分析80796次心搏。

②结合病史,临时起搏器置入中(起搏节律30bpm),起搏器感知及带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③共2389 次(2.96 %)室上性早搏, 少数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中成对早搏112 阵 (224 次)、二联律110 阵 (475次)、三联律 41 阵 (152 次)、四联律 23 阵 (87 次)。室上早最多时为28 次/分 @06:07:55,725 次/时 @05:00:00 。可见房性早搏未下传心室84次。

④共1次 (<0.01 %)室性早搏 @14:22:55。

⑤共92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总数,持续时间为2时16分3秒 (11.01 %),且可见蝉联现象。

⑥全程可见115次>1.5s的长RR间期,最长持续2.10s@05:51:20,多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心室,少数为房颤后STRT,少数提示窦性静止。长间歇后可见房室交界性逸搏节律(947个心搏),窦性夺获,可见逸搏-夺获呈二联律。

⑦全程未见缺血型ST-T改变。目前考虑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逸搏节律,拟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余治同前,继续观察。

5月30日,成功进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术后程控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嘱卧床制动,监测心律。

6月3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效时间: 22:17:36)显示,①共分析了106584 次心搏,全程基础心律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起搏器节律,起搏器呈AAI形式以及DDD形式起搏(频率约60bpm),功能良好,平均心率为 79 次/分,最慢心率(起搏器节律)为 56 次/分 @00:39:38, 最快心率(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为149 次/分 @11 :27:02;②室上早总数为18 次(0.02 %),单发室上早为12 次,成对性室上早搏为3 阵(6 次) ;③期间发生1阵房颤,房颤持续时间为8时48分28秒(39.51 %);房颤百分比为39.50 %,最长房颤为57915心搏 @04:16:37 ;④全程未见缺血型ST-T改变。

经治疗后,患者症情平稳,经上级医师同意后予以出院。

【病例总结】

入院前3月左右,患者反复发生心房颤动。4月27日,患者因再发房颤住院,并于5月22日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病情平稳后出院。5月25日清晨患者再次因“自觉胸闷,心率加快伴头晕等”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于5月26日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手术顺利完成,安返病房,予艾多沙班抗凝,二甲双胍降糖,瑞舒伐他汀降脂稳斑,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补钾,盐酸胺碘酮控制心室率。

临时起搏器期间,动态心电图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于5月30日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于左前胸锁骨下切一5cm切口,钝性分离至肌层。穿刺左腋静脉两次,并于左前胸预置囊袋。在右室间隔和右房分别植入58cm的心室电极和52cm的心房电极;测试心室电极感知>10.0mV,阈值0.5V,阻抗620Ω;心房电极感知2.4mV,阈值N/A,阻抗620Ω,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于左前胸囊袋内,旋入起搏电极后固定起搏器,逐层缝合术口。手术顺利完成,安返病房,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并出院。

出院诊断为: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窦性心动过缓;③交界性逸搏心律;④阵发性心房颤动(CHA₂DS₂-VASc-60评分5分,HAS-BLED评分1分);⑤心脏消融术后;⑥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⑦2型糖尿病;⑧脑梗。

【知识卡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定义与特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以窦房结功能异常为核心的心律失常综合征,因窦房结病变致功能减退,引发多种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脏“天然起搏器”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掌控心脏节律电信号发放)的功能失调,导致心跳异常,具体表现为: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严重者<40次/分。

•窦房阻滞:窦房结电信号传导部分或完全中断,致心跳暂停。

•窦性停搏:心脏一段时间内完全停跳,可引发晕厥。

•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基础上交替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2.常见病因

•老化与退行性变:最常见,随年龄增长,窦房结组织纤维化、退化或硬化,功能下降。

•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影响窦房结血液供应。

•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病、心包炎、心脏手术后遗症等,累及窦房结功能。

•药物作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抑制窦房结电活动。

•电解质失衡: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干扰心脏电传导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抑制窦房结活动。

3.典型症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症状由心跳过慢或不规则致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头晕或晕厥:心跳过慢或停搏致大脑短暂供血不足。

•疲劳乏力:心跳过慢使心脏泵血效率低,全身组织供氧不足。

•心悸:慢快综合征患者发生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时感心跳异常。

•胸闷气短:活动时心脏无法满足全身血液需求。

•认知功能下降:长期心动过缓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4.诊断方法

•心电图:首选工具,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停搏等。

•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捕捉间歇性心律失常。

•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埋于皮下,类似“行车记录仪”,记录发作时心律失常。

•电生理检查:导管深入心脏,直接测量窦房结功能和传导状态,进一步评估病情。

5.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短期可提升心率,但无法根治。

•因疾病用药致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不建议药物治疗,需调整用药。

(2)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是重要治疗手段,可根据症状评估适应证:

•Ⅰ类适应证:SND导致明确症状;因疾病用药致窦性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推荐永久起搏治疗。

•Ⅱa类适应证:快-慢综合征;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因心动过缓出现症状。

•Ⅱb类适应证:症状若由心动过缓导致时,可口服茶碱辅助判断永久起搏获益。

•Ⅲ类适应证:无症状的SND;症状与窦性心动过缓无关;非必要药物引起的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不建议永久起搏治疗。

(3)其他措施

•排查药物诱因,停服影响心率药物。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站起,保持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减少心脏负担。

6.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尤其有心脏病史的老年人,定期行心电图检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

•控制危险因素: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降低心脏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维护心脏健康。

•定期随访:植入起搏器后定期监测功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7.总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因窦房结功能异常致多种心律失常,可引发严重症状。早期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及时采取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措施,能显著改善预后。日常需重视危险因素控制与健康管理,以降低发病及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Brignole M et al. ESC Guidelines on Cardiac Pacing and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2013).

[2]Epstein AE et al. ACC/AHA/HRS Device-Based Therapy Guidelines (2008).

[3]Semelka M et al. Sick Sinus Syndrome: A Review (2013).

专家简介

施雪斐 医生

医学硕士,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王肖龙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CMAC医学事务生成式AI联盟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青年委员

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创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四明青年基金项目

发表核心论文15篇,参编著作3部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双心医学、肿瘤心脏病学

专家简介

王肖龙 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西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牵头或参与制定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2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临床专项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被引750余次),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教材或学术专著13部,获各级科技奖12项

研究方向聚焦中医药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