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份市民的投稿作品,究竟藏着多少个上海地标?上图东馆这场展览给出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22:49 2

摘要:作为2025上海书展的重要延伸,展览以多元艺术形式勾勒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来自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代表,以及活动参与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汇聚市民创意、展现上海城市文化魅力的盛会。

9月19日下午,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开幕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

成果展开幕式现场(新闻晨报9月19日拍摄)

作为2025上海书展的重要延伸,展览以多元艺术形式勾勒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来自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代表,以及活动参与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汇聚市民创意、展现上海城市文化魅力的盛会。

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

多方代表共话活动意义,擘画文化发展蓝图

千份投稿藏着怎样的城市心愿?亿次相遇见证了多少文化共鸣?开幕式伊始,《人民如何命名城市》回顾视频便将市民与城市的情感联结拉满,引发了在场人员对城市文化与市民情感联结的思考。

展览现场

各相关方代表先后发言,分享活动背后的故事与未来规划。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副处长刘捷代表上海书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致辞,据介绍,作为2025上海书展的重要延伸,本次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征集了1200余件创意作品,从中选出了300多件入选作品,以艺术语言勾勒出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承载了市民对城市的热爱与创造力。未来,将通过巡展、线上传播等形式扩大书展影响力,拓展全民参与深度与广度,开拓地铁公交等宣传服务平台,丰富活动展现内容与形式,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展览现场

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东方出版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佩英对参与活动的市民与合作伙伴表示感谢。她介绍,东方出版中心作为国家级出版机构,长期深耕上海文化领域,出版了《上海六千年》《人民的城市》《上海城记》《上海名物考》等相关图书。此次征集活动收到的作品涵盖插画、摄影、数字创作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未来,东方出版中心将推出融合出版产品、推动文创开发、加强跨界合作、优化内容生产流程,将“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这一公益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成上海出版和文创领域的特色品牌。

现场公布本次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的人气奖和地标奖名单

作为承办单位代表,中版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峰公布了本次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的人气奖和地标奖名单,并介绍了奖品的相关权益,为获奖创作者送上祝贺。

参与者分享心声,传递城市文化热爱

这次征集活动秉持“全民参与、共创共享”的原则,鼓励每一位热爱上海、关注城市发展的个人或团体积极参与,通过各类平面视觉作品,呈现各种富有创意、饱含情感的见证。活动从8月持续至10月,共分为投稿与投票、专家评审、成果展览与颁奖三个阶段。

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在网上公示作品投票环节时,第一时间就分享了他投票的9张作品:“这组九宫格的上海地标,我已投点赞。上海之美,用百张千张图片也无法包罗,这里仅传发我投票的几张。”

记者注意到,有多张娄承浩点赞的作品都是市民非常熟悉的城市建筑,包括国泰电影院、八万人体育场、上海展览中心等。

Shelly的作品《洒满阳光的衡山路》

“每个地铁站都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文化开关’。”作为本次活动投稿最多的创作者,市民Shelly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为了捕捉每个站点的独特魅力,她反复梳理线路、实地走访,将文化内涵融入创意设计。在作品《洒满阳光的衡山路》前,她向记者进行了讲解:“这幅作品表现的是阳光洒在衡山路上的一个景象,衡山路两边都是枝繁叶茂梧桐树形成的林荫道,两边有很多小店,特别适合吃吃喝喝走走逛逛,路上随处可见的行人和骑行的人。大家平时早上出门时,在其他的上海小马路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通过作品来表现上海大家最熟悉的场景。”

市民容国华参与了征集活动,他表示,自己有幸提交的多张作品当中,有涉及到地铁3号线、4号线、10号线、11号线的4张作品被选中。作品《西大街》反映了嘉定西大街,一条弹硌路,画面相当有烟火气,反映了这个街区的历史风貌。作品《长桥卧波,复道行空》拍摄于三号线漕溪北路的高架附近,长桥跨越城市,复道行空一路景观。

容国华向记者介绍作品《西大街》
容国华的作品《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市民张铁军介绍了《苏州河畔》,这是他几年前用手机在苏州河旁边散步时拍下来的风景照片,采用黑白处理。“前景是路灯,有点古色古香背景是浦东现代化的建筑产生了历史跟现代的对比”

张铁军介绍作品《苏州河畔》
作品《苏州河畔》局部
特色作品绽放上海风采,多元视角尽显城市魅力

作为上海人,策展人施晓颉动情地讲述了对上海的深厚情感。他认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外滩天际线与陆家嘴摩天楼,更是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历史注脚与集体记忆锚点。活动“一站一城景,一卡一精神”的理念,旨在将艺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通过地铁这一城市脉络,让更多人感受上海之美。他鼓励更多创作者走进街巷,用创意捕捉城市气质,共同编织“上海文化地图”,引发在场创作者的强烈共鸣。

在开幕式之后,施晓颉进行了导览,多部特色作品引发关注,从不同维度展现上海的文化风采。

策展人施晓颉在现场介绍作品

著名漫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荣誉顾问郑辛遥亲临现场,其作品《武康大楼》出自《扣街问巷》一书,精准还原武康大楼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外观,细腻笔触唤醒观众的城市记忆。策展人施晓颉创作的《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则采用立体书创意,生动呈现上海展览中心、武康大楼等地标,以红黄蓝三原色搭配音乐、Citywalk等都市场景,充满年轻活力。该作品还被制成了限量首发卡,仅发行5200张且均经BCTC权威卡牌评级,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并带有海量隐藏文化权益。

郑辛遥作品《武康大楼》
施晓颉创作的《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限量首发卡

作为嘉定新城城市推介官,混知团队带来了《远香文化环》,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与生动场景,展现嘉定新城的文化特色与发展活力,让观众看到上海城市发展的新面貌;城市考古团队则将目光投向老城区,挖掘文学名人与街区的深厚联结,带来了《张爱玲@人民广场》《徐志摩@淮海路》《鲁迅@四川北路》三幅作品,让上海的历史文化在作品中更显鲜活,唤起观众对老上海的记忆与情感。

混知团队带来了《远香文化环》

此次成果展不仅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全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相关数字化产品、文创作品的推出及跨界合作的推进,将进一步助力“书香上海”建设,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展览时间为9月19日到10月12日,展览地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