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西京医院2022级全科专业住培医师张世杰,中共党员。2020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那些日夜里,我深刻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渴求,也体会到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中的关键作用。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在2022年
以全科之名 践医者初心
——2022级西京医院全科专业优秀住培医师代表张世杰结业感言
我是西京医院2022级全科专业住培医师张世杰,中共党员。2020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那些日夜里,我深刻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渴求,也体会到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中的关键作用。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在2022年9月,带着提升专业能力及服务家乡人民的坚定信念,踏入了西京医院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千帆历尽见真章
三年前带着对“全科”二字的朦胧想象走进西京医院:她不像专科那样精深,却比大内科更为宽广。从呼吸内科的听诊器到心脏科的导管室,从消化内镜的电子屏幕到神经科腰穿的操作台,23个临床科室的轮转让我触摸到医学的广袤疆域。还记得在神经内科,首次独立完成腰椎穿刺时的指尖震颤,被指导老师"操作要精准,但更要关注患者感受"的叮嘱抚平;在肿瘤科,看着晚期患者对生命希翼的目光,握着我的手说"医生,我不怕疼,就怕孤独"时,眼角的泪悄悄滴灌着心底那颗 “人文关怀”的种子生根发芽。在全科门诊,有位独居的糖尿病患者就诊时,我们不仅调整了他的胰岛素方案,也为他联系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当他含着泪说"你们比我的孩子还关心我"时,我懂得了全科医生不仅是治病的匠人,更是照护生命的摆渡者。三年轮转表翻完,我终于明白:全科不是“什么都会一点”,而是“始终把患者视为完整的人”。即便我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社区、急诊、内外科走廊里奔跑,但这份“全人、全程、全周期”的理念,已融进了之后的每一次问诊、每一份病程、每一次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二、淬火成钢砺锋芒
初入全科时,基地主任葛伟教授教导我们“医学是科学,同时要做一个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善思善学,有深度,有温度的全科医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逐渐明白“有深度”,是为患者拨开迷雾的底气,“有温度”是让患者愿意向我们倾诉。尤记2024年寒冬,全科医学科病区收到一位呼吸衰竭合并心脏衰竭的极危重患者,在何晓乐老师指导下,我首次以全科视角串联起各专科会诊意见,在临床观察中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当治疗陷入困境时,何老师引导我们从"疾病拼图"中抽丝剥茧,用SOAP病历构建临床治疗框架,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全科医学整合照护医疗的独特价值。
规培的生活是痛并快乐的,突然多出来的夜班、临时加的小讲课、被点名去的健康宣教,我深知这些“琐事”,看似是“任务”,其实都是成为优秀全科医师的“路”。冬去春来,我成为一名高年级住培医师,带着学弟学妹们在门诊游刃有余的接诊,和他们分享规培的经验和心得:可以抱怨,但不要轻易说“不”。人生就是在各种经历中悄悄成长的,舒适区外的每一步,都在拓宽未来的半径,也都将磨练成更好的自己。
三、知行合一守初心
三年规培时间,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参与学术讲座46场,聆听学术大咖们的发言,探索学习新的理念,捕捉那一瞬间思想的火花——争做有专长的全科医生。
我积极参加全科基地的各种健康公益活动,2024年与全科团队成员一起创作的《指尖上的飞舞——血糖监测》作品荣获第八届中华全科医师学术大会“健康科普比赛奋进奖”。次年,再与团队成员反复选题,凝结作品《人体模拟法庭——诉血栓伤害案》作为2025年第三届全科医师科普优秀案例进行展示。这些经历教会我:优秀的全科医生既要深耕专业土壤,也要搭建通往公众的桥梁。
四、师恩化雨润医心
在西京医院的1080个日夜,有太多难忘的瞬间在记忆深处闪耀,全科门诊出诊时,葛伟主任搭建的“四哨教学法”让我拉近和患者的情感距离,从问诊到院外的延伸管理都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学习,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智慧,成为我职业生涯最宝贵的锦囊;我的责任导师孙阳教授查房时,总是俯身倾听患者诉说,那双温暖的手和轻声细语的安慰,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在消化内科轮转时,我的带教老师刘清教授凌晨三点仍坚守病房,一边为我复盘疑难病例的诊疗思路,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要把每个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在基层实践基地,王金龙老师耐心教我医患沟通技巧,"好的全科医生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这些温暖的片段让我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信念深深镌刻在心底。正是这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塑造了今天的我,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全科医学的道路上。
今天我将带着"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回归基层单位。未来,既要做基层医疗的"多面手",用规范化诊疗守护群众健康;更要当全科理念的"播种者",把西京医院培养的临床思维和人文情怀融入县域医疗体系。作为党员医生,我愿以"全科红心"践行"健康中国"的誓言,让人文关怀的春雨浸润每段医患关系,让整合照护的星火点亮基层医疗的原野。
长路漫漫,坚守医者初心。全科医学的征途上,我将永远以住培岁月锻造的锋芒,破疾病之桎梏,守生命之长安!
作者简介
张世杰,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西京医院2022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住培医师。
大学期间任全科医学院共青团总支副书记一职,负责各年级班团组织活动并光荣入党。多次荣获校级二、三等奖学金。
2020年9月,赴定向地紫阳县中医医院就职,于普外科工作,期间荣获“优秀党员示范岗”称号。
2022年由单位推荐参加西京医院全科医院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期间表现优异,于2024年、2025年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获“科普之星奋进奖”。2025年被评为西京医院“优秀住培医师”。
END
· 媒体征文 ·
「 全科医生心中的全科医生 」
作为全科医生,你们时刻把握着医患关系的微妙变化,患者健康的点滴进展。你们以全面且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取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人民群众最信赖的家庭医生。此外还担当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担。你们有着为民众的愿景,有着无我、开放、包容的格局。你们做的很多,说的却很少!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你们,
我们诚邀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们,
为我们分享你们心目中的全科医生,
亦或是你在全科领域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让我们走进你的心中,
倾听你们的心声!
01
投稿方式
请将您的文章文件发送至我们的邮箱,我们会在收到投稿之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审核并回复。同时,在审核完成之后我们会及时通知投稿者是否通过,通过的文章发布后会邮件分享各平台的发布链接。
投稿邮箱:
qkyxkyfw@chinagp.net.cn
投稿请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010211890(微信同号)
02 宣传途径
您的故事将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融媒体平台发布,并汇总成电子期刊在杂志官网永久留存。
加入作者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期有不法人员冒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以进行稿件抽查、审核数据、发送录用通知等名义,发邮件或者微信要求添加好友。同时也有人假冒“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申请添加微信好友或通过邮箱收取稿件处理费、约稿、征稿、代处理稿件等。以上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作者、读者及本刊的权益,编辑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特此严正声明:
☆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杂志官网在线投稿,注册后投稿。
☆本刊唯一邮箱后缀为chinagp.net.cn,不会通过其他邮箱发送通知或对外联系。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杂志官网在线系统实现。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件处理费、论文处理费等。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光明支行
户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备 注:个人网银转账,必须使用第一作者本人银行卡并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公对公转账,请务必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
邮箱:zgqkyx@chinagp.net.cn
杂志官网
学术平台
||||||||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