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9恰似自信宣言,小鹏响亮吹起进军全球号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0:49 1

摘要:4月15日,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夜色中,一场名为“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眼球。作为小鹏汽车首场面向全球的品牌盛会,2025款旗舰MPV小鹏X9以35.98万元人民币起售,不仅以“超舒适AI大七座”重新定义了家庭出行体验,更以“科技树”为

415日,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夜色中,一场名为“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眼球。作为小鹏汽车首场面向全球的品牌盛会,2025款旗舰MPV小鹏X935.98万元人民币起售,不仅以“超舒适AI大七座”重新定义了家庭出行体验,更以“科技树”为核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在AI、新能源及未来出行领域的技术雄心。这场发布会选址香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全球贸易的枢纽,无疑是小鹏汽车向全球市场发起冲锋的宣言。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竞争与技术迭代的挑战,小鹏汽车是否具备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的实力与底气?

AI到能源的“根节点”突破

“点亮科技树的关键,在于掌握根节点的基础技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这一理念,正是其全球化野心的核心支撑。过去十年,小鹏汽车以“智能+电动”双引擎驱动发展;而在新十年战略中,AI、能源技术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构成了其技术护城河的三重根基。

小鹏汽车是国内首个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车企。基于720亿参数量的基座模型,其智驾系统在中国复杂路况中积累了海量实战数据,并展现出更高的全球适应性。为支撑高阶智驾的算力需求,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专为大模型定制,单颗算力是现有芯片的三倍,可本地运行300亿参数模型,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量产上车。这一芯片不仅服务于智能驾驶,还将赋能飞行汽车与AI机器人,成为多场景技术协同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小鹏宣布将于2025年底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其定义的L3级智驾能力,允许驾驶者从停车场到目的地全程无需接管方向盘,结合云端大模型的实时学习与6D防晕车算法,将彻底改变用户对“驾驶自由”的认知。

在补能领域,小鹏的5C超充AI电池搭配5S液冷超充桩,可实现“1秒充电超1公里,12分钟充至80%”的极速体验,充电效率超越手机快充。全域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使X9全系车型续航里程显著提升,电耗低至16.2kWh/100km,彻底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此外,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纯电续航提升至430km,综合续航达1400km,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量产,为全球用户提供无边界出行可能。

小鹏的野心不止于地面。其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收获近4000台订单,计划2026年量产。该产品实现了三电系统、复合材料、飞控导航及空中智驾四大核心技术全栈自研,配套工厂年产能达1万台。在具身智能领域,历时五年研发的IRON机器人以22个主动自由度实现类人化操作,结合智驾同源技术,未来将应用于智能制造与服务业,形成“AI+汽车+机器人”的生态闭环。

从产品出海到技术生态输出

香港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车企进军国际市场的“试金石”。小鹏汽车选择在此发布首款全球旗舰车型,战略意图明确:一方面,香港市场对MPV需求旺盛,小鹏X9凭借三排座椅全VIP设计、同级唯一后轮转向系统、16.2kWh/100km的超低电耗等特性,精准契合当地用户需求;另一方面,香港复杂的路况(如狭窄街道)和高昂的用车成本,恰好成为验证小鹏X9灵活操控能力与新能源经济性的“天然试验场”。

选择香港作为全球首秀舞台,小鹏汽车的意图不言自明——这座国际都市的辐射力,将助力其技术品牌穿透全球市场。2024年,小鹏已进入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4万欧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稳居中国品牌销冠,2025年一季度更以9.4万台交付量蝉联新势力榜首。此次X9选择在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同步上市,进一步验证了其“本地化+高端化”策略。根据规划,小鹏未来十年50%的销量将来自海外,这意味着需直面特斯拉、大众等巨头的竞争。

然而,真正的全球化绝非简单复制产品,而是技术、生态与本地化能力的综合较量。小鹏的全球化坚持“科技差异化”路径。例如,X9凭借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百万级舒适底盘及行业首创的“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在东南亚市场迅速赢得口碑;G9G6则依托800V高压平台与全场景智驾功能,成为欧洲中高端纯电SUV的销量标杆。这种以技术而非价格驱动的策略,避免了与特斯拉、比亚迪的正面价格战,更易在海外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针对海外补能体系短板,小鹏与大众等国际巨头合作建设充电网络,覆盖新马泰及欧洲27国,全球接入207万充电桩。同时,其计划在印尼等地推进本地化生产,并建立区域研发中心,以适配不同市场的法规与文化需求。

小鹏的全球化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技术标准的渗透。例如,图灵芯片、飞行汽车核心技术均具备全球适配性;与大众合作开发的EEA电子电气架构,则为其打开了传统车企的转型市场。这种“技术换市场”的策略,或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链分工。

技术领先能否转化为市场胜势

作为全球旗舰车型,小鹏X9的升级远超“年度改款”范畴。全车496项细节优化、35%零部件焕新,从静谧性到底盘调校均对标百万级豪车。其搭载的AI魔毯底盘,通过每秒1000次路况扫描与200次悬架调节,结合云端大模型的智能预瞄功能,可主动记忆路面坑洼,实现“越开越平顺”。针对MPV用户最关注的舒适性,X9全系标配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二排座椅支持14向电动调节与16点按摩,三排座椅可180°躺平并配备加热功能,彻底告别“将就坐”。安全方面,X9采用12000T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6000N·m/deg,配合可承受1000℃高温的防弹装甲电池包,树立了纯电MPV的安全新标杆。

尽管小鹏在技术与战略上展现出前瞻性,但全球化的道路仍布满荆棘。

特斯拉凭借FSD(完全自动驾驶)的快速迭代与成本控制,持续挤压市场份额;比亚迪、吉利则通过规模化与垂直整合能力加速出海。小鹏若要保持技术领先,需在研发投入与盈利间找到平衡——2024年其净亏损虽收窄至57.9亿元,但AI芯片、飞行汽车等长期项目仍需持续输血。

在印尼等新兴市场,政策波动、充电基建滞后及消费习惯差异,可能稀释技术优势。例如,部分东南亚用户对智能驾驶接受度较低,更关注性价比与售后服务,这对小鹏的本地化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跨越法律与伦理门槛。欧盟严格的GDPR数据法规、北美对AI算法的审查,都可能成为小鹏智驾全球化的“隐形壁垒”。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

香港发布会的镁光灯下,小鹏X9的登场不仅是一款车的胜利,更是一场技术自信的宣示。当何小鹏以“AI汽车公司”定义小鹏的未来时,其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全栈自研体系、是对根节点技术的死磕、更是对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坚定信念。

然而,全球化从来不是单程票。技术优势需转化为用户价值,战略蓝图需匹配执行韧性。若小鹏能持续以AI与能源技术为矛,以本地化生态为盾,在“三条增长曲线”(AI+汽车、全球化、具身智能)的交织中稳步前行,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小鹏”真能蜕变为“全球小鹏”,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诸葛易行


来源:汽车未知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