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样本后发现:情绪更稳定的人,进入职场后往往拥有更丰厚的收入。
美国休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文·霍夫曾做过一项研究。
他带领团队,对多名冰岛青年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
研究样本后发现:情绪更稳定的人,进入职场后往往拥有更丰厚的收入。
作家许可也说,影响你收入的,90%是你的情绪。
原因很简单,一旦情绪上头,大脑就会失控,进而做出过激行为或是错误决策。
如此这般,再好的赚钱机会,也会被白白错过。
1
作家李维渴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年轻人名校毕业后,通过校招进了一家大型国企。
原以为凭借自身的学历优势,他能够直接进入管理岗。
谁料想,公司秉持轮岗培训制度,直接把他安排进车间做了维修工。
维修工作需要整日接触重型机械,又脏又累。
还没干几天,他就整日发牢骚:“让我干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
几个月后,同期的校招生被调任到了行政岗,年轻人又吐槽:
“领导为什么不重视我?我什么时候才能脱掉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
一次,公司要临时做个重要项目,需要他加班对设备进行检修,不能有一处错漏。
年轻人满心怨气,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敷衍了事。
结果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直接导致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领导质疑他没仔细检修,他却顶嘴道:“都是设备老化,谁也无能为力。”
最终,因为重大过错,他被国企辞退不说,还在个人档案中留下了污点。
2
再讲知名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的一条热帖。
楼主是美国田纳西州一家汽车销售员。
他十分精通汽车,对车辆型号、配件、功能如数家珍。
很多客户都欣赏他的专业能力,但他却始终得不到涨薪的机会。
原因就在于他脾气不好,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客户说这辆车的避震不好,他直接反驳,并列出避震数据。
若是对方仍旧质疑,他当即火冒三丈,怒斥对方不懂装懂。跟同事对接工作时,但凡对方有什么要求,不如他意。
他立刻就板起脸,文件一撂,扭头就走。
尽管他工作非常卖力,却还是常常因与客户发生矛盾,遭到很多投诉。
在年度考核中,由于同事对他的评价太差,他的考核成绩也年年垫底。
就这样,工作多年,他也一直在原地踏步,拿着一份勉强糊口的工资。
3
接着说一位建筑工人齐瓦格。
齐瓦格小时候家穷,没有上过几天学。
15岁的时候,他就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下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工地的活非常辛苦,他要通宵打灰,搬沉重的钢筋……
碰到赶工的时候,老工人都累得谩骂、抱怨,但他却没有过多的情绪。
他总是一声不吭,埋头苦干。
一有时间,他还思考各种施工问题:多大平方打多少灰,砂浆水比是多少,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
为此,他甚至买了书自学建筑知识。
但工头凶狠冷漠,每次见他不务正业看书,就会狠踢他几脚。
对此,他也不生气,而是咧着嘴说:“随便看看,马上就干活。”
有工友挖苦讽刺他,他就笑呵呵道:“做人要有梦想。”
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凭着出色的专业知识,被提升为了施工员。
从苦力工人,转变了技术人员。
偶然间,钢铁大王卡耐基听闻了他的经历。
恰巧当时他正要筹备分公司布拉德钢铁厂,缺少可靠人员。
齐瓦格即被调任至钢铁厂,从零开始学习相关工作。
十年后,这位建筑工人一步步成为了布拉德钢铁公司董事长。
4
同样是从最底层、最低薪水的工作做起,三个人物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往往就决定了他能赚多少钱。
工作中,很多人稍受点苦、遇点委屈,就冲动上头,盲目宣泄不满。
然而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久而久之,你就错失很多机会,最终堵死自己的财路。
只有先把情绪稳住了,学会带着脑子工作,你才有可能获得更多赚钱机会。
回想起我刚参加工作时。
有一回,为了赶热点,我写稿到深夜十一点多,累得澡都来不及洗就瘫在了床上。
正准备休息时,主编却突然发来邮件,给我一顿狠批,说文章写得差。
看完后,肺都要气炸了,我当即跳起来给对方回邮件。
一边痛陈自己每天有多拼命、多努力,一边抱怨工作有多辛苦……
洋洋洒洒数百字写完,我却忽然冷静了下来。
我开始反问自己:“这些话有用吗?能让我把文章改出来吗?”
想了想,我还是把这些话全删掉了,只回了一句话:我会尽快整改。
平复心情后,我开始加班加点改稿件。
在改了好几版后,这篇热点稿件终于得以顺利发表,还成为了大爆款。
而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成为了资深撰稿人,不仅级别提升了,工资也翻了一番。
看过一个比喻,挣钱就像考试。
你会沟通,加10分;会合作,加20分;会开拓资源,加50分。
但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好意思,扣100分。
因为没人会喜欢与心智不成熟的人合作;
更没有单位会放心把重任交给无脑冲动的人。
有句话说:
成年人的生活早已戒掉了情绪,你必须冷静、淡定、克制,才能赚到钱。
无论何种情形,请保持大脑24h在线,不被情绪左右。
你只有先过情绪那关,才能把财富装进口袋里。
5
管理学中有个词,叫“情绪成本”。
意思是你每在情绪中消耗一点精力,就会损失一点精力去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风口稍纵即逝。
少一点情绪发泄,多一点深度思考,你才能抓住变现的机遇。
知名职场顾问崔璀生性内向。
刚上班时,她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经常需要与客户沟通、谈判。
因为不擅长交流,她常常被一些嚣张跋扈的客户指着鼻子骂没用。
有一次,客户还当着老板的面,说她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
面对旁人的质疑,崔璀也跟着怀疑自己。
她焦虑、她沮丧,一度想离职,告别职场。
直到一位前辈跟她说了一句话:
有人开朗,有人内向,有人话巧,有人嘴拙,但不影响他们都能佼佼者。
崔璀这才醒悟过来,内向不是自己做不好工作的理由。
她清空了负面情绪,开始全部精力用于提升自己。
既然嘴笨,那就多练;既然反应慢,那就总结话术。
最后,她研究出了一套“内向者的谈判技巧”。
凭着这套技巧,她无往不利,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与器重。
接着她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也收获了更多的职场经验。
后来趁自媒体兴起,她自己创业,成为职场博主,三两年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说:
“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事做好。”
情绪是主观的,可以无限放大,也可以克制忽略;
现实是客观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容不得商量。
与其被主观情绪耽误时间,不如尽快解决客观问题。
学会断掉情绪、专心做事,你才能收获最快的成长,赚取更高的收入。
▽
财务专家钱自严说,真正能赚到钱的人,永远都只带脑子,不带情绪。
毕竟人在职场,委屈常有,失意常在。
一味地跟情绪较劲,就没法专注于挣钱。
少用嘴巴吐槽事儿,多用脑子想问题,赚钱这件事,就会轻松许多。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