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17系列这个数字就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跳过数字命名。2018年,小米就曾跳过7直接推出8,被指模仿iPhone X;如今历史重演,跳过16直接推出17,与苹果保持同步命名。
这几年你是不是也觉得手机市场越来越无聊了?感觉好像怎么更新都没太多新意。
但是就在刚刚,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提前剧透小米17系列,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同代同级地直面iPhone”。
卢伟冰直播中提到小米17系列的信息
其实17系列这个数字就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跳过数字命名。2018年,小米就曾跳过7直接推出8,被指模仿iPhone X;如今历史重演,跳过16直接推出17,与苹果保持同步命名。
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这种产品线布局与苹果的iPhone系列惊人相似,打破了小米传统的命名规则。
最引人注目的是小米17 Pro作为新增机型,采用与标准版相同的6.3英寸小直屏设计,但在影像方面有显著提升。它搭载5000万像素徕卡超大底三摄系统,首次在小直屏手机上配备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等效5倍光学变焦。
小米17 Pro Max则定位为“巅峰影像机皇”,配置横向矩形三摄+2TB顶配+最大电池组合,旨在解决前代产品为人诟病的散热和续航问题。
小米17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这款芯片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N3P)打造,CPU采用“2+6”全大核架构,包括2颗Oryon v2超大核,主频高达4.61GHz。
GeekBench 6跑分测试显示,该处理器的多核成绩达到11568分,性能表现超越iPhone 17所搭载的A19芯片达12%。这意味着在纯硬件性能上,小米确实有了与苹果一较高下的资本。
续航能力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小米17系列搭载了7000mAh硅碳负极大容量电池,支持100W高功率有线快充技术,仅需19分钟即可将电量充满。
小米17系列采用了全新的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放弃了沿用三代的左上角矩形相机设计。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手机的辨识度,还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17 Pro系列独占“妙想背屏”功能。这块背屏以镶嵌的方式覆盖整个后摄模组,支持显示时间、接打电话、音乐控制、显示航班值机信息和打车信息等功能。
在拍照时,背屏还能实时显示画面,为用户提供更直观的拍摄预览。背屏还支持小米汽车App控制,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人车家”一体化交互体验。
小米17系列延续了“加量不加价”的诚意定价模式。小米17(12GB+256GB版本)预计定价4999元;小米17 Pro(16GB+512GB版本)预计定价5999元;小米17 Pro Max(16GB+1TB版本)预计定价6999元。
与同存储规格的iPhone 17系列机型相比,小米17系列价格优势显著,降幅达30%至40%。这种定价策略既保持了性价比优势,又试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相比之下,苹果iPhone 17系列基础版“加量不加价”,最低配版本升至256GB,相比上一代256GB版本机型便宜了1000元。两家厂商的定价策略呈现出有趣的相似之处。
小米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未来五年计划投入增加到2000亿人民币。这些投入在硬件、影像、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小米逐步构建起技术护城河。
通过自研澎湃OS系统、龙骨转轴技术、小米影像大脑等核心创新,小米试图在芯片算力、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与苹果A系列芯片的“代际对话”。
然而,小米在高端市场仍面临巨大挑战。2025年上半年中国6000元以上手机市场,苹果独占65.81%份额,华为占24.38%,小米仅2.81%。这种市场份额差距反映了小米在高端品牌建设上仍有很长路要走。
小米17系列的挑战在于:当消费者愿意花费6000元以上购买手机时,品牌价值和社会认同往往比硬件参数更重要。
小米17系列是否真的能对标iPhone,不仅取决于硬件参数,更取决于用户心智的占领。
卢伟冰在微博中表示:“5年前,我们开启高端化战略,向最伟大的对手学习,坚定对标iPhone。迄今,苹果依然非常出色。”
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但小米要想真正成为高端市场的重量级玩家,还需要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永远活在苹果的影子下。
来源:大都督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