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关税对 84% 关税:解码欧美决策的荒诞与霸权逻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07:16 1

摘要:俄乌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讲欧洲不会站队美国,因为欧洲有漫长的冬天,欧洲需要大鹅的能源才能度过寒冷的冬天。冲突升级后,很多人依旧坚持,欧洲会陆续解除对大鹅的制裁,因为欧洲也要考虑经济,欧洲人不傻,他们也符合经济人假设,他们也面对通胀困扰。时间一个月又一个月的

先解释一下为啥这么多天不写关税的文章,为啥不蹭这么好的热点?

解读关税问题要先解读关税后面的人,我看到很多人解读关税,都没有说到“关键点”上,我一解读就又为别人提供洗稿的素材了。

解读这个问题,要先理解欧美人的脑回路,中西方的脑回路差异巨大。

我举个例子:

俄乌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讲欧洲不会站队美国,因为欧洲有漫长的冬天,欧洲需要大鹅的能源才能度过寒冷的冬天。

冲突升级后,很多人依旧坚持,欧洲会陆续解除对大鹅的制裁,因为欧洲也要考虑经济,欧洲人不傻,他们也符合经济人假设,他们也面对通胀困扰。

时间一个月又一个月的过去了,冲突依旧,欧洲对大鹅的制裁越来越多,多到让人瞠目结舌的时候,又有人站出来解读,说欧洲之所以坚定地站队美国是因为欧洲的管理者都是美国扶持的,是美国的布局。

时间到了今年 2 月,川建国主张结束冲突,这时欧洲提出了反对,他们支持冲突,并且愿意以身入局。这时候,这三年解读欧洲行为的人都闭嘴了,这些人头顶肯定有很多问号。

我们要理解“欧”和“美”是两个独立的单位,他们之间是互相看不起的,他们都认为对方很保守,在我的感受上,欧看美像爹看儿子,美看欧也像爹看儿子,他们是有冲突的,不是一条船。

站在今年的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能发现,欧挑战大鹅是发自内心的,是他们出于自身的考虑,他们就是讨厌大鹅,就算没有美的挑唆,他们也会主动出击,对这一点有疑虑的可以看书,有好多书里都能找到我这个观点,比如《欧洲与人类》《帝国的迷思》《多元与冲突》。

还有个案例,就比如最近发生的老美的群聊,他们拉群讨论如何发动攻击,其中有一句是“we are the only ones in a position to act. No one else is even close.”,意思是“只有我们有能力做到,我们必须行动,不能指望其他人。”

这个意思的原话有好几句,是好几个不同人分别在群里讲过,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到他们对一个事件做决策时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因为别人做不到,而我是老大,这件事就由我来做”,就这个理由就非常的“美剧化”,和咱们做决策时讨论大相径庭。

我简单说一下加关税,建国和建国的团队都知道加关税后果,后果一定是负面的,对全球来讲还是对老美自己来讲都是负面,但是,有一个词语叫“最佳实践”,就是加关税这个方案是“最佳”、“最优”、“最好”、“比其他方案都要好”的方案。

经历欧美学习过程的人对“最佳实践”肯定很熟悉,这和我们常说的“对”“错”意思接近,但不完全一样,“最佳实践”是“对”的意思,是“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案”,就比如做数据分析推导研究理论,数据分析不区分对错,推导出的理论也不区分对错,得出什么样的理论都是“对”的,这个理论就是“最佳实践”,未来可能会有“更对”的理论,“更对”的理论就是未来的“最佳实践”,不是现在的“最佳实践”。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建国执行的是加关税的方案。

进一步继续分析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加关税比其他的方案更优,这我就不解读了,谁感兴趣,可以从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思路推导。

噢,我突然想起来,我以前看过伯南克自传,是伯南克从美联储主席位置退下后写的,我喜欢看自传,我认为自传是一个人对自身感受的回忆,是这个人真实的切身的感受,和作为第三人称记载的历史相比,更有温度,更具真实性,就像日记一样,自己记录自己的事情,不会对自己撒谎。

伯南克写过他对沃尔克的描述,我记得是“stands six feet eight”,意思是站着六英尺八英寸,沃尔克的身高大概是 2 米多,沃尔克还抽经常抽大雪茄,是 big cigar,沃尔克这个人带给别人的整体感受是强硬派,和他共事,大家会对他有所忌惮。

看伯南克的这个描述,也能看出问题,如果我身边站着比我高大强壮的人,我不会听他的,就算是姚明也不行,如果是打篮球,我肯定听姚明的,但如果是搞经济研究,肯定得听我的,就算天王老子来了,动起手来,也得听我的,不可能因为别人的外观影响我做事的决策。

来源:文加不了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