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的“脑力保卫者”:二甲双胍认知保护新证据来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20:26 1

摘要:在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的今天,肥胖不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还被发现是痴呆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有效预防和延缓痴呆症的发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的今天,肥胖不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还被发现是痴呆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有效预防和延缓痴呆症的发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期一项发表于《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的真实世界研究发现1,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肥胖人群的痴呆和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相关。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乔虹教授进行解读。

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TriNetX协作网络数据库,纳入了美国66家医疗机构的真实世界电子健康数据。研究对象为18岁以上、BMI≥25 kg/m²的超重及肥胖人群,按BMI分为四组(25-29.9 kg/m²、30-34.9 kg/m²、35-39.9 kg/m²、≥40 kg/m²),每组内根据二甲双胍使用情况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图1)。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基线特征,主要观察痴呆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随访10年。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模型。考虑到亚洲的肥胖BMI分类标准有所不同,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结果可靠性。

图1 队列构建流程图

研究结果

01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BMI 25-29.9 kg/m²、30-34.9 kg/m²、35-39.9 kg/m²和>40 kg/m² 各组分别纳入132,920、142,723、94,402和82,732名参与者(图1)。匹配前两组间部分协变量存在显著差异,经PSM后所有协变量标准化差异均

表1 基线特征

02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痴呆风险

在四个BMI分组中,二甲双胍组痴呆症发病风险均显著低于非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可使超重/肥胖人群的痴呆发病风险降低约8%-12%,且这一保护效应在四个BMI分组人群中均有体现(图2)。

图2 痴呆风险比的森林图

03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

除了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二甲双胍组的全因死亡率也显著低于非二甲双胍组。四个BMI分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分别为0.719、0.727、0.717和0.743,意味着二甲双胍可使超重/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28%(图3)。

图3 全因死亡风险比的森林图

04敏感性分析

研究还对不同地区和亚组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美国、全球和亚太地区协作网络中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结果相似,均显示出二甲双胍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而在亚太地区协作网络中痴呆风险显示出中性结果,提示人群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影响药物效果。

将美国协作网络数据分为两个年龄组:65岁以下、65岁及以上。65岁以下患者中,二甲双胍在BMI 30–34.9 kg/m²和35–39.9 kg/m²组对痴呆风险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去除了与年龄相关或退行性的痴呆风险因素。而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BMI 25–29.9 kg/m²、30–34.9 kg/m²和≥40 kg/m²组均显示出二甲双胍对痴呆的积极作用。

针对可能影响结果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包括合并贫血、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呼吸衰竭等二甲双胍相对禁忌症的患者。结果显示,纳入这些协变量后,痴呆和全因死亡率的保护效应数值变化极小,反映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点 评

既往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减缓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衰退、降低痴呆风险,尚不清楚二甲双胍对痴呆风险的保护作用是否见于普通人群。本研究利用TriNetX数据库探讨了二甲双胍与肥胖人群痴呆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经过10年随访及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痴呆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并且二甲双胍对痴呆的保护作用在BMI>25 kg/m²的四组中表现出一致性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二甲双胍对痴呆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机制相关。痴呆是全因死亡的一个促成因素,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二甲双胍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机制。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数据来源于全球超过1.84亿名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治疗在不同人群中的实际效果,因此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容易推广到整个人群。但同时也存在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固有的局限性:采用ICD-10-CM编码识别痴呆诊断,可能导致真实环境下痴呆症的潜在错误分类。缺乏原始个体数据和用药方案变化信息,且随访时间仅为10年,限制了对二甲双胍长期效果的评估。

总之,二甲双胍可能有助于降低肥胖人群的痴呆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探索二甲双胍对痴呆和全因死亡影响的潜在机制。

专家简介

乔虹 教授

哈医大二院 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届龙江名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营养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内分泌质控中心主任

黑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注意:二甲双胍在中国尚未获批治疗或预防痴呆的适应症,二甲双胍尚未获批用于超重/肥胖的非糖尿病人群。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

CN-MET-00130 有效期到2027年9月12日

参考文献

Diabetes Obes Metab. 2025 Aug 6. doi: 10.1111/dom.16647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