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垄断了孩子的午餐?校园餐发臭,上海通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0:16 1

摘要:最近西贝的“预制菜”争端刚刚降温,这不上海就又爆出校园校园餐饮“臭虾仁”事件。日供应超过50万份的餐饮企业爆出如此惊天的事故,不禁让我们思考“中央厨房”一样不靠谱?那么什么样的餐饮能够值得信任呢?

最近西贝的“预制菜”争端刚刚降温,这不上海就又爆出校园校园餐饮“臭虾仁”事件。日供应超过50万份的餐饮企业爆出如此惊天的事故,不禁让我们思考“中央厨房”一样不靠谱?那么什么样的餐饮能够值得信任呢?

上海问题餐饮照片,学生未食用,因为虾仁臭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份15元的学生餐,成本最多7元,月利润可能接近9000万元——上海绿捷校园餐事件背后,隐藏着一条坚固的利益链条

上海多所学校午餐虾仁炒蛋现异味,致部分学生不适呕吐。涉事企业菜品被撤,学校提供饼干面包应急。上海市教委18日通报,已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留样及原料送检,一周内公布结果。

作者通过多方信息比对,发现上海绿捷这家企业,那规模可真是惊人!每天光是供应的餐食就超过50万份,业务范围更像一张大网,稳稳地覆盖了上海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以及幼儿园。

咱就拿一份售价15元的学生餐来说吧。这里面的火腿肠、青菜、米饭还有馒头,把这些食材的成本仔仔细细一核算,加起来大概也就7元左右。这么一算,每份餐竟然有8元的利润空间呢!

按照这个来计算,绿捷公司每天供应50万份餐,那每个月的利润就像流水一样,轻松接近9000万元。再算到一年的利润,那简直就是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天文数字!要知道,校园餐本来就应该是个微利的行业,把孩子们喂得饱饱的,让他们吃得好好的,这才是重中之重啊。可在现实里,这校园餐却摇身一变,成了某些企业的“暴利金矿”。

多地的校园配餐招标,依旧把价格当作最核心的评审标准,供应商的信用评级、品控能力以及过往记录都被抛到了脑后。这种只认低价的模式,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然会引发“低价牺牲安全”的糟糕局面。

为了保住那点利润,企业只能拼命压缩食材成本。就拿虾仁来说,这可是很容易变质的食材,对储存和运输时的温控要求特别高。而绿捷事件里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在“低价中标”这种模式下,安全标准无奈地给成本控制让了路,这结果简直就是必然的!

从食材采购到验收把关,从厨房加工到餐盒分发,本该层层设防的食品安全链条,竟像纸糊的篱笆般全线溃败!校长陪餐制度要是沦为"作秀式扒拉两口饭",既看不出菜里有没有猫腻,也尝不出营养配比是否合理,这样的"陪"与不陪有何区别?家长委员会光被允许在会议室里举手提意见,却连选择配餐公司、监督货物验收、参与价格谈判这些核心环节都插不上手,这样的监督岂不是形同虚设?

更讽刺的是,绿捷公司早就是"问题专业户"——企查查档案里明晃晃挂着59桩官司、37份法院判决书,外加2次行政处罚的"光荣履历",却像打不死的蟑螂般,照样能拿下多所学校的供餐大单。这种"带病企业照常上岗"的魔幻现实,活脱脱揭开了校园餐饮供应链上那块发霉的遮羞布!

校园餐市场就像一座封闭的"铁桶",外人根本进不去!安仁县就上演了这么一出"指定戏码":学校食堂配送被个别厂商"包场",价格高得离谱,饭菜质量却让人直摇头。更憋屈的是,学校想砍价?没门!家长想吐槽?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而武冈二中食堂的暴利转包操作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每顿饭45%的钱就像被黑洞吸走了一样,落进了那些"躺赚族"的腰包!这些"食利者"既不用买菜做饭,也不用刷锅洗碗,轻轻松松就瓜分了近半餐费,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市场监管总局7月重磅发布了校园配餐领域的"首部国标"——《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这份指南就像给校园餐盒装上了"安全锁",特别针对"臭虾仁"这类糟心事件划出了醒目的红线。

不过标准立得再好,关键还得看执行!咱们可不能总等到问题曝光后才忙着道歉追责,得像织密防护网那样建立起常态化闭环监管机制,让每一份校园餐都从厨房到餐桌全程安心。

把校园食品安全放进地方政府的"成绩单"里!全面推行"明厨亮灶+AI智能监控",让后厨操作像直播一样透明。给家长们送上"监督特权包"——不仅能随时突击检查食堂,更拥有食品安全一票否决权!对供餐企业建立"信用身份证",表现好的加分,违规的扣分,那些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者直接列入"终身黑名单"。只有这样,孩子们餐盘里的每一口饭菜,才能真正变成让人安心的"幸福餐"!

来源:骏逸创业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