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王山很好找,高德上一搜就能找到。不过,准确地说,搜到的是村子的名字。车子不要开进去,因为里面的路很窄,根本没地儿停。停在村子外边、西南方向的野生停车场就行,然后走进去。地图上有一条朝北的断头路,顺着它往北走,不一会就能看到右边高大的围挡。大门开着,径直走进去
庄王山很好找,高德上一搜就能找到。不过,准确地说,搜到的是村子的名字。车子不要开进去,因为里面的路很窄,根本没地儿停。停在村子外边、西南方向的野生停车场就行,然后走进去。地图上有一条朝北的断头路,顺着它往北走,不一会就能看到右边高大的围挡。大门开着,径直走进去就是。
它的南边是魏紫学校,东边是赵粉路。“魏紫”和“赵粉”都是牡丹名品的名字,其中的“魏紫”被称为“花后”。“花王”叫“姚黄”,是姚崇家培育的黄色牡丹。我第四天还去看了姚崇墓,所以会讲到他。那些牡丹名品大部分是唐宋时期在洛阳培育出来的。
院里边有座土冢,这规模不怎么大,也没有碑和牌子。既然它叫“庄王山”嘛,估计就是周庄王的陵墓了。周庄王……好像也没什么存在感……
政府把这一片圈起来,是要建个公园,想必建好之后,应该会有个说明的吧。土冢周围基本上种满了菜,院子里还有个房子,里面住的有人,攀谈了几句。她们说已经圈了有一阵子了,但一直没有动工,于是村民们就又种上了菜。
从庄王山出来,去了机场南边。机场南边有个飞行学院,学院往南过了马路是王家村,王家村南边有个特别大的土堆,直径差不多200米!有网友还做了标记,疑为××陵。我也跑去看了一眼,不像。应该就是一个土堆,好像是取土的,大卡车都能开上去。
然后去了伊厉王墓,在更靠西边,已经属于新安县磁涧镇了。有条路叫“京津路”,路上有个“东大美食城”。把车停在马路对面的辅路就好了,有正经车位。(话说我在洛阳这几天,好像只有一次停车是收费的,还是人工贴条的那种。条上有二维码,手机上缴费就行。)停好车,路边有土坡,找条小路爬上去就看见了,离路边大概100米。
我刚发现,这天空竟然是纯白的!确实是逆光照的。而且,只看见树了,看不出来是个土冢。旁边有羊肠小道,可以走到跟前去,就看出来了,但是手机镜头收不下。
伊厉王是明朝的王爷,又一个谥号“厉”的。(在上上期我们讲周厉王的时候讲过,这个“厉”属于“恶谥”,是说他生前暴戾。)而“伊”是封王的时候封的。也就是说,他的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也叫“伊王”,死后就会加个谥号,叫“伊×王”。伊厉王是朱元璋的儿子,第几个儿子,我也记不住,反正老朱儿子多。这家伙没事就拿弹弓打老百姓玩,还喜欢玩群P,才二十几岁就死了。给他个恶谥不是活该么,好悬没把他爵位削了呢。
墓东边,就是刚爬上来的地方不远,就是文保碑,市保。啊,碑倒了。看标题,竟是两行字摞起来的,一行是“标志说明”,一行是“伊厉王墓简介“。我把这个照片上传到高德,审核没通过,我也没啥好说的……我知道我一个人不可能把它搬回它的基座上,但我想也许我能把它翻过来看看呢?小瞧它了,纹丝不动……
本着多管闲事的原则,就想,怎么把这个事告诉文物部门呢?记得上一期讲的监控杆么?欸,旁边就有一个,杆上还有电话。于是打过去,把情况汇报上去。好像当时管事儿的人在开会吧,记不清了。后来我都到周山了,才给我回电话。(我倒不是嫌他们慢了,而是我不方便再返回去了。“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好像还打了两次,两个不同的部门。他们说他们已经知道了,大概意思是准备找个时间统一去维护一下。不过,我看半年后网上说,它还在地上躺着呢。噢,还有一个信息——墓碑在墓南边的树林里。这就是我错过的东西。
周山,不是舟山,周朝的周,因为这里埋着四位周天子。现在已经被辟为周山森林公园了,是周边居民遛弯儿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山虽然不高,但锻炼身体应该够了。
西边是周灵王陵,东边是周三王陵,都只是市保,是不是等级太低了?当然,并不是有一个天子叫“周三王”,而是有三座王陵是紧挨着的,也叫“三山”,类似于一个头和两个肩膀,嗯,再把肩耸起来就更像了。(是不是有人说“星期三王陵”?你给我站出来!)下图是步道上印的公园标志,“周”头顶上的三个山头就是三山的具象。话说,以前我们家就离这儿不远,知道旁边有个三山村,却不知道这个“三山”来头这么大。
东周有三个陵区——王城、周山和金村。周山这几座王陵都是中期的,王城的是早期的,而金村的是晚期的。东周有两个都城,均在洛阳。先是在周王城,就是现在市中心一带。后来搬到了成周城,就是金村一带,现在是市区和偃师之间的郊区。是的,当时他们就把王陵放在都城旁边,甚至是城里。但也许是“不封不树”的,我不太清楚。王城东周王陵,我们上一期提到过,二十七中大墓、天子驾六车马坑都是它的一部分。
而金村呢?相信很多知道的人会跟我一样,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会感到心痛。为什么叫“金村”呢?据说是因为,一下大雨,就会听到地下传来奇怪的声音,似金器碰撞。而实际上,还真就是金器碰撞之声。1928年,天降大雨,地面塌陷,金村大墓被发现。一帮外国人闻风而至,首当其冲的是从开封赶过来的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他们花钱雇人,对大墓疯狂盗掘,一共发掘了8座大墓。所以现在根本都不知道这8座墓都是谁的。可怜当时国内太乱,他们盗掘了6年呢,愣是没人管。最终,大批金村文物流失海外,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中国却没剩几件。可怜啊,几千年都挺过来了,要是再挺几十年该有多好……
周山森林公园还是不小的,没逛完天就黑了,只好先住店,第四天接着逛。所以,关于周山森林公园里面的具体情况,就下期一块写吧。附近找家连锁酒店,巧了,又是锦江之星,(为什么我会说“又”?)而价格还不到100!住宿条件也没什么差别,感觉还是很超值的。
外出觅食,怀着对前一天饸饹面的美好回忆,再次走进了一家饸饹饭店。这家面馆更加气派一些,请个小客、聚个小会应该可以了。上次吃的是牛肉汤面,这次是牛肉拌面。价钱一样,都是13,牛肉的量也都比较足,味道也都很赞。就这碗面,在北京卖26没问题吧?
上一期发出后,在微信和小红书各收到一条反馈,都说盘龙冢并不是以前的汉安帝陵,而是以前的终宁陵。小红书的评论者还是“古墓讲解”,应该算是比较专业的了。所以,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的。也许有人会问:不是文保部门的文保碑上写着“汉安帝陵”呢么?但是要知道,文保部门也并不总是对的。正式立过碑的也有一些后来发现不对的,这里举几个例子。
孟津黄河边的铁谢村,有个“汉光武帝陵”。这个地方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去过,当时门票上好像写的是“汉陵”,但是它更通用的名字是“刘秀坟”。一般来说,皇上的应该叫“陵”,官员的应该叫“墓”,老百姓的才叫“坟”。但是洛阳的老百姓就是耿直,管你刘秀皇上不皇上,就叫“坟”了咋地。这个“汉光武帝陵”现在是国保“邙山陵墓群”的一部分,但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并不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而很可能是北魏的一座祭坛。而原陵可能是“大汉冢”或者“722号汉代大冢”,还没有定论。东汉帝陵基本上是两片,一片在洛南,一片在邙山。这个“汉光武帝陵”虽然也可以说在邙山,但是邙山的其它东汉帝陵都在山阳的三十里铺一带,而它却在山阴,显得孤零零的。
在南边汝阳县的茹店村,有一座土冢,铁栅栏围着,也是国保,名字叫“魏明帝高平陵”。魏明帝就是曹叡,曹丕的儿子,高平陵就是“高平陵之变”那个高平陵。但是,曹魏时期是讲究薄葬的,讲究“不封不树”,就是说,不起封土,也不种树,主打一个隐身。现在学界基本上确定,高平陵并不是这里,而是“西朱村曹魏墓”的M2。西朱村曹魏墓也是国保,我们下下期会讲。西朱村曹魏墓并不是一座墓,而是三座,M2就是二号墓。考古人员会给这些遗迹编号,墓葬类就用M打头儿。
在白马寺大门东边,有一座“狄仁杰墓”,但是这个很可能是薛怀义的墓。“狄仁杰墓”是市保,不确定是否也是是国保白马寺的一部分。它的墓碑并不是唐朝立的,而是宋或之后的朝代立的。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男宠,原名叫冯小宝,改姓薛是假装他是太平公主老公薛绍家的人。他和狄仁杰都被封过“梁国公”,这可能是造成误会的源头。武则天为了掩人耳目,让薛怀义当了白马寺的住持。而且后来把薛怀义干掉之后,也确实是送回了白马寺。所以把他埋这儿是合理的。但是狄仁杰又不信佛,没有理由埋在白马寺吧。而且,狄仁杰家的祖坟就在邙山上的双碑凹,也没有理由不埋在祖坟里吧。元芳,你怎么看?
还一个例子是关林,也是国保。关林内有一冢,传说就是曹操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先说一下“林”是什么。前面说到陵、墓、坟,而“林”是埋葬圣人的地方。叫“林”的只有文圣孔子的“孔林”和武圣关羽的“关林”。对了,还有袁世凯的“袁林”,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是想蹭热点。不过,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现在认为,大约东北方向20公里的“关庄村关羽墓”,很可能才是关羽的葬头之地。
当然,也不能说文物部门不可信。文物部门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到古迹时,首先还是要看有没有文物部门立的碑。如果只有私人立的碑,那就更不可信了。
来源:铁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