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这个国家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普通的逻辑和思维对这个国家是不适用的,我们的新闻靠报道,印度的新闻靠“发明”,印巴冲突已经过去小半年了,印度又有了“新发明”。
印度这个国家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普通的逻辑和思维对这个国家是不适用的,我们的新闻靠报道,印度的新闻靠“发明”,印巴冲突已经过去小半年了,印度又有了“新发明”。
印度“防务研究”网站9月19日发文称在5月的印巴冲突中,印度军队耍了个“聪明”,成功骗过了中国的侦察卫星,保住了自己的S-400防空导弹,躲过了巴基斯坦的导弹袭击。
根据印媒的描述,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巴基斯坦方面想打击印度高度重视的S-400防空系统,并且得到了中国侦察卫星提供的坐标信息。然而,印度军队凭借其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精准预测了中国侦察卫星过顶的时间。
然后,他们就在卫星来的那“几分钟”内,迅速把S-400系统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还在原来的部署点放了些诱饵进行伪装。这么一通操作下来,让中国的太空监视系统“没能发挥作用”,巴基斯坦的导弹也就打空了。
乍一听挺唬人,但仔细一想,里头全是漏洞,太专业的就不提了,就说S-400可是个大家伙,一套S-400防空系统包含发射车、雷达车、指挥车等多个模块,每一台都是几十吨重,就算印度感知到了,想要转移和重新部署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想要在侦察卫星过顶的短短几分钟内完成隐蔽转移,并且还不留痕迹,这是在变戏法么?
在新闻造假上,印度全是前科,还是说印巴冲突,之前印度有媒体说精准打击了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核电站,但国际原子能机构出面澄清了,说卡拉奇核电站运行正常,没监测到任何异常的辐射数据。
又有印度媒体报道说击落了巴基斯坦的F-16和“枭龙”战斗机,但美国国务院证实,巴基斯坦的F-16受到武器出口协议限制,并未参与此次冲突行动,巴基斯坦方面也否认在冲突中损失了战机。
为了让报道看起来更“真实”,印度一些媒体甚至使用了虚假或移花接木的材料,印度有电视台播放了所谓“卡拉奇港遭袭”的视频,画面里硝烟滚滚。但《纽约时报》调查发现,这视频实际是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的新闻素材,和卡拉奇港完全对不上。
一些主流媒体在报道所谓“印度海军袭击卡拉奇”等消息时,直接转发了未经核实的消息,甚至包括AI生成的帖文和误导性短视频。还有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的报告指出,由750个虚假账号组成的“水军矩阵”盗用国际组织已故前负责人的社交账号伪造“国际声明”。
印度主流新闻机构大部分股权掌握在与莫迪政府关系密切的财团手中,冲突期间,各大电视台几乎统一口径播报“胜利消息”,甚至在直播时播放军方提供的3D动画,主播照本宣科地“播报胜利”。
独立媒体如果敢发声质疑,结局往往是被起诉、查封,甚至遭遇网络暴力。知名事实核查网站Alt News就因质疑部分报道的真实性被提告诽谤,印度政府还封禁了一些中国媒体的账号,并限制《纽约时报》驻印记者的账号访问。
莫迪政府被指操纵了一支多达15万人的“数字水军”,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制造大量虚假信息,营造“全民欢呼”的幻象,甚至盗用已故人士账号伪造“全球支持印度”。
印度的造假当然不只是在新闻报道上,印度统计部门曾将牛尿产业贡献的0.5%增长率、恒河沐浴旅游业拉动的1.2%内需,甚至露天厕所的“自建率”都包装成“房地产繁荣指标”纳入经济统计。这种算法显然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符,其可信度自然受到质疑。印度媒体常将在班加罗尔IT园区为美国硅谷编写代码的程序员称为“科技精英”,宣称“印度掌握了全球软件产业的命脉”。
然而,这些程序员每小时收费25美元,在美国做同样工作的同事却能拿到200美元。并且,在全球100大科技专利中,印度占比仅为0.3%,甚至低于孟加拉国的0.4%,这表明其在高端科技创新和收益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有报道称,在班加罗尔科技园,所谓的“量子芯片”其实是在硅片上刻了个湿婆神像。这种用神话包装落后、用口号替代研发的做法,显然难以支撑起“科技强国”的宣称。
在联合国安理会,印度代表上午支持美国制裁俄罗斯,下午就呼吁国际社会尊重莫斯科的“合理安全关切”。在气候变化大会上,前脚承诺“2070年碳中和”,后脚就要求发达国家赔偿“恒河污染损失费”,这种缺乏一致性的立场使其国际信誉受损。
这次为什么突然又要炒作印巴冲突,说印度骗过了中国的卫星呢?可能和我们的93阅兵有关系。这次阅兵让印度方面受到了不小的震动。作为回应,印度国防部在阅兵后很快公布了一份为期15年的国防现代化路线图,放话要大力投入军备,目标直指中国,甚至想在某些领域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
印度计划建造其首艘国产核动力航母,并希望为其配备从美国引进的电磁弹射系统,以及采购法国的“阵风”舰载战斗机。印度现有的两艘航母无论是吨位、舰载机性能还是整体技术,都与中国的福建舰及后续型号存在代差。福建舰从开建到海试耗时仅约7年,而印度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则用了17年才交付。
作为对中国阅兵中展示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回应,印度启动了“毗湿奴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后部署500枚新型高超音速导弹。印度希望这些导弹速度能达到6-8马赫,射程超过1500公里,用以突破敌方的防空反导系统。然而,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涉及超燃冲压发动机、先进热防护材料、气动控制和末端制导等一系列尖端技术。
印度方面缺乏足够的高马赫风洞等关键试验设施,其工业基础也难以支撑如此尖端装备的批量生产和质量稳定。所以,这个计划最终能落实多少,还是个问号。实力不够宣传来凑,接下来估计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印度报道的“对中战斗神话”,下次的报道可就不是骗过我们的卫星那么简单了。
来源:浩舞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