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里一针见血的八字箴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21:56 1

摘要:据传,黄石公在下邳桥上遇到张良,经过几次考验后,认为张良孺子可教,于是将《素书》传授给他,并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据传,黄石公在下邳桥上遇到张良,经过几次考验后,认为张良孺子可教,于是将《素书》传授给他,并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素书》全书共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余字。内容涵盖了治国安邦的大谋略,以及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智慧。

每一句箴言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

1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当条件还未成熟的时候,要默守正道,甘于蛰伏,默默等待时机的到来。

“潜居抱道”是为了积蓄条件,如果将能力比作船只,那么时机就像大水一样。

一旦大水到来,就要抓准时机,乘势而起,乘风破浪,这就是人生中的”道“,是建功立业的根本规律。

在时运不济的时候,我们要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这样才能够伺机而动,不辜负任何一个可以腾飞的机会。

《周易》里也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真正的智者胸藏万卷经纶,默默酝酿,不显山不露水,只待那风云际会之时,方展露峥嵘,一飞冲天。

2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当我们展现善良,宽容,慷慨和同情心时,我们正在播下善因。当我们奉献爱心,与人方便的同时,自己所能收回的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

换言之,种善因结善果。某种程度上,积善可以看作是播下一颗种子,等待它们逐渐生根、发芽、结果。

这个果实可能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段幸福的婚姻,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与之相对的,恶行也会像影子一样跟随作恶的人,不仅影响自身,还可能祸及家人和后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善行和恶行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3

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为倾国倾城的美人,必然会互生嫉妒,同样才智超群的人容易互相谋算。

同行是冤家,“同美”“同智”一样也是冤家。当两个人或多人拥有相似的美丽或才华时,他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嫉妒之情。

这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竞争心理,当看到别人拥有与自己相似或更出色的特质时,内心可能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引发嫉妒。

这是人性使然,我们与人比较时,往往是不与上比,不与下比,都习惯与自己差不多之人比较,只不过一般是女人比美貌,男人斗智勇。

4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避开形迹的嫌隙,远离人心的怀疑,这是保证做事不出错误的办法。

三国时的名士曹植,在他的诗篇《君子行》中就说过:“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我们应该在行为上主动避嫌,远离可能引起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这包括在公共场合保持适当的言行举止,避免与异性或同事之间有过于亲密或不当的互动,处理工作或个人事务时保持透明和公正等。

通过主动避嫌,可以减少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和猜疑,维护自己的声誉和信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祸患。

5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行为高尚,言语谨慎,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高行”指的是高尚的行为举止,“微言”则指的是谦逊低调的言辞。如果用现代流行语来解释“高行微言”,那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是在为人处世上向高标准、高要求看齐,力求做到最好。低调做人,则要求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不张扬、不炫耀,,在言语上不夸说,思虑过后再出口。

修身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我们要通过高尚的行为和谦逊的言辞,提升自身的品德与修养,成为更加优秀、更加有影响力的人。

6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对危险常怀敬畏之心的,才能平安无事;对衰亡常怀警惕之心的,才能求得生存。

这是在告诫人们,危机随时存在,做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胜利面前,在成绩面前,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常怀忧患意识,保持高度警觉,做到丰年要想到灾年,和平时期要看到还有战争威胁,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只有对生活随时保持危机意识,才能在陷入困境时,不至于太狼狈。

生存于世,一个人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只有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灯下书笺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