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浔阳区城市更新|社区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21:18 1

摘要:晨光熹微,九江市浔阳区孙家垅社区的共享球场已活力满满。80岁的朱士海站在单元楼下,望着东侧空地上二十余名银发老人随乐起舞的八段锦方阵,西侧篮球场上年轻人矫健跃动的身影,不禁眯起眼睛笑了:“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呢?”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文曦

晨光熹微,九江市浔阳区孙家垅社区的共享球场已活力满满。80岁的朱士海站在单元楼下,望着东侧空地上二十余名银发老人随乐起舞的八段锦方阵,西侧篮球场上年轻人矫健跃动的身影,不禁眯起眼睛笑了:“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呢?”

时间回到3年前,这个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区,49栋住宅楼中有80%墙体斑驳、管线老化,2738户居民每日穿行在违建商铺的夹缝中,脚下是雨天积水、晴天扬尘的坑洼路面。作为九江中心城区出名的“三多”社区(违建多、矛盾多、老人多),2022年九江市住建局以创建全国完整社区为契机,将这个老旧社区改造纳入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实施整体更新。一场从“老破旧”到“新典范”的蝶变就此展开。

破壁:空间重构的加减法则

站在社区中心的共享球场,社区负责人赵琳回忆起3年前的情景:“这里原本被一堵高墙隔开,墙内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闲置用地,墙外是杂乱的违建商铺。”在完整社区建设中,学院主动拆除围墙,让渡出4313.28平方米土地与社区共建文体综合区。这道围墙的拆除,成为社区空间重构的关键突破口。

围墙的拆除,成为撬动空间重构的支点。九江市创新采用“拆违+共建+补短”模式,拆除27处临街违建商铺和560米破旧围墙,腾挪出480亩改造空间。曾经被切割成11个零散小区的“孤岛”,如今通过“拆墙并院”整合为功能复合的现代社区。

“空间重构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学石展开规划图纸:新建的幸福食堂、四点半学校、托幼中心错落分布;邮政集团九江分公司将原仓储用房改造成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九江中医院开放内部绿地,打造的杏林游园。通过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创新机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大大增加,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享受全部基本生活服务。

共建:民意驱动的温暖方程式

“社区改造的时候,充分征求我们的意见。”家住孙家垅社区的李强高兴地说,“大家都希望改得漂亮又实用。社区将违章建筑拆除后,统一规划建设储藏间,改造后院落整齐有序,自家门口还可以养花。这项工作是真正为民办实事。”

针对孙家垅社区大部分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积普遍仅有50至70平方米的实际情况,改造工程特别注重解决民生“痛点”。通过设计建造门前庭院和储物间,补充居民的厨房和厕所等生活必需配套设施,让居民从改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赵琳说,街道社区通过入户走访、“连心桥”议事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确保改造工作有的放矢。同时,组建热心居民服务队作为项目品质监督员,全时段、全链条加强项目品质监管,确保改造质量让群众满意。

共享:全龄友好的幸福拼图

中午11点半,社区“幸福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排队打餐,两荤一素只要8块钱,独居老人还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以前自己做饭麻烦,现在省事了,还能和老邻居聊天。”李奶奶笑着说。不远处的“四点半学校”里,放学的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写作业,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四点半难题”。

走进新建的托育中心,明亮的教室里,专业的育婴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年轻的妈妈陈女士说:“0至3岁的托育服务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收费也合理。”社区卫生服务站里,九江市中医医院的医生经常来开展义诊活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孙家垅社区还启动了“小美”庭院建设,让社区呈现别样风景。在“小美”庭院建设过程中,社区通过浔阳区社工组织联系到园艺专家,以文明家风为主题,选定中国传统花木蔷薇、文竹、菊花等种类进行移植栽培,对小区居民闲置或废弃的轮胎、破旧陶罐等物品进行改造,变废为宝,打造庭院景观。

经过一番精心布置,一件件色彩明艳、造型别致的景观小品精彩亮相。经过整改提升,院落园林的品质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居民杨爷爷说:“真是太漂亮了,盆栽里盛开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仿佛把春天都搬进了家里。”

今年3月,孙家垅社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系全省首个入选案例的完整社区。

改造后的孙家垅社区

共享球场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