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栏语:“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主办方邀请“00后”创作者参与“红星创作营”,“红星创作营”旨在通过当代青年视角创作内容作品,让更多青年网民在了解、熟悉红色文化过程中,与当代价值观产生共鸣共振。今日刊播李扬阳作品《在黄土塬遇见未
开栏语:“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主办方邀请“00后”创作者参与“红星创作营”,“红星创作营”旨在通过当代青年视角创作内容作品,让更多青年网民在了解、熟悉红色文化过程中,与当代价值观产生共鸣共振。今日刊播李扬阳作品《在黄土塬遇见未来》。
我是一名陇东学院的大学生。9月17日,我跟随“红星创作营”走进甘肃庆阳,踏入了一场时空交错之旅——曾经只在教科书和新闻中出现的“大国重器”“数字中国”,正真实地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上。
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这里没有满身油污的工人,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智能指挥中心里只有闪烁的屏幕与流动的数据。AI实时诊断油井工况,无人机替代人工巡检。工程师笑着说:“现在我们采油,靠的是算法,不是体力。”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能源行业的革命早已悄然发生。
图为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智能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李扬阳 摄)
下午,我们走进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服务器在恒温环境中安静运行,如同一片“数字麦田”在黄土塬上静静生长。这里存储着红色文化云端资源,支撑着千里之外的远程办公,甚至正在模拟无人机飞行试验——黄土地正在用算力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
图为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未来场景体验室。(张静涵 摄)
在宁县低空经济产业基地,无人机传回油气管道红外影像,自动标记隐患位置;3D打印机正在精密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从设计、测试到生产,全部依托庆阳本地的算力平台完成。科技不再悬浮于概念,它已落地生根,抽枝长叶。
图为宁县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工人正在打磨3D打印的无人机套件。(李扬阳 摄)
回程路上,我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智能油田的蓝色屏幕、“数字麦田”的绿色信号灯、无人机旋翼的银色弧线……这些画面重叠在庆阳苍茫的黄土背景上,奏出一首奇妙的“科技协奏曲”。
作为00后,我曾觉得前沿科技遥远而抽象。但今天我看见它们扎根在油田里、生长在机房内、绽放在无人机桨叶上——它们正在成为改变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力量。而这片被红色精神滋养的土地,正在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把历史写进代码,将未来种在云端。(李扬阳)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