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份病历单背后的故事——记晋中市榆次区中医院基层名中医张志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21:03 5

摘要:走进榆次区中医院名医堂211诊室,墙壁上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分外夺目,那是无数患者给他的神圣的勋章。他就是山西省基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张志强。张志强的抽屉里整齐码放着从2015年从医至今每一位患者的就诊记录,以便患者复诊时可以随时拿出对比,累计40万人次。如果遇

走进榆次区中医院名医堂211诊室,墙壁上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分外夺目,那是无数患者给他的神圣的勋章。他就是山西省基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张志强。张志强的抽屉里整齐码放着从2015年从医至今每一位患者的就诊记录,以便患者复诊时可以随时拿出对比,累计40万人次。如果遇到疑难杂症,他就会记录下来,翻阅书籍反复思考后再次约患者就诊。厚厚的档案里,张志强用笔记录着四十万次望闻问切的故事。

遍访名家,心志存于高远

张志强出生于中医世家,在父亲的潜移默化熏陶影响下,自幼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便立下了志向:“为了解除病人痛苦,我要当医生,做一名优秀的中医”。他1988年考入了晋中卫校,走上了从医之路。

张志强晋中卫校毕业以后,分配至什贴中心卫生院工作。参加工作后,他才真正切身体会到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有的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的遗憾离世,有的痛苦不堪。望着那些无助的眼神,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医疗技术,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病苦。

张志强深知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相继进修了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科,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平时抓住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精研经典,深耕临床,积累经验;参加全国各地的医学会议,线上线下讨论交流,拓宽视野,增长了见识。

张志强遍访名家,经人多方介绍,自费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科学家仝小林教授学习,运用态靶辨证理论,纯中药治疗糖尿病。他星期日下午坐动车进京,入住小旅馆,每周一、二上午跟诊仝小林教授,见识了中医的神奇与确切的疗效。通过运用老师经验,并在临床上活学活用,张志强不断积累经验,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王某某患糖尿病10余年,经用药及打胰岛素,血糖控制不好,空腹血糖大多在9-15之间,出现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出现大量蛋白尿,双下肢冰冷、麻木。经张志强几个月的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减轻,现在已经停用胰岛素,恢复正常生活。山东患者王某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好,后出现脑梗,视物重影,胃胀呕吐,食欲不振,痛苦万分,经患友介绍来榆次就诊,每次都需别人开车接送。经用药调理后,视力恢复正常,血糖调理正常,自己可开车来诊,患者特别感激,特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张志强还跟随经方大师冯世伦教授学习“六经八纲理论体系”,精准施治,活用经方。随着不断的跟名师学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张志强中医临证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临床疗效凸显。

老年女性李某某经常便血,漏下不止,每天便血次数在3-5次以上,并且便血量大,出现严重的贫血。患者来诊,经用药治疗,一剂血减,三剂血停,后经结肠镜检查及手术,确诊为直肠癌。术后继续来诊,用药调理而愈。患者儿子感激万分,特送来锦旗。

一位农村来的老年男性赵某某患有喉癌,术后气管切开,佩戴插管,咳嗽痰多,痰粘不出,经常因为咽喉部痰堵,要到医院去抽痰吸痰,感冒后更是痛苦万分。患者来门诊求诊,张志强用三副中药治疗,患者咽部痰消而气畅,病情得以缓解。

肝硬化肝癌患者要某,在北京大部肝切除回家后,体重仅有75斤,骨瘦如柴,出现呕吐恶心,食差,便秘或腹泻,家人已备后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张志强看病,经用心调理,现在病情平稳,食欲良好,体重已达110斤左右。患者去北京手术医院复查,医生惊讶感叹中医的神奇。

医者仁心,热忱普济为民

“良医功同良相,仁人即是济世”,张志强把悬壶济世作为毕生的追求。行医30多年来,一直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始终把疗效作为自己的目标。

张志强诊治疾病时耐心倾听,详问病史,专心望闻问切,细心遣方用药,详细交代用药宜忌,反复揣摩每一张处方,每一味药,每一个剂量,力求符合病证,药到病除。“药对症一口汤,不对症用车装”,这一看起来朴素的谚语,但却是张志强对待病人的准则。

现在,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张志强治病的常态。“医生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卖药的”,这是张志强常说的话。

他从不开大处方,力求小方、经方治病,达到方小药精显效之果。从不让患者去做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常规药品能解决的绝不用贵重物品。

有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大娘,全身关节疼痛,身软无力,畏寒怕冷,经多方医治无效,特来就诊。张志强给与经方治疗,三剂效显,花费不足20元。患者治愈后连说:“没有想到,多年沉积病,三剂就去根”。

75岁的王老太太患膀胱癌10年,手术后感觉全身憋胀,找张志强看病,刚开始每周来一次,持续了一年,后期间隔时间逐步延长,目前已经找他看了9年的病。报销后,每次的费用在100块钱左右。

即使人再多,张志强也给自己的门诊定下了规则:“用心听,耐心讲,细心诊,精用方”。作为良医,不仅要解除患者的病痛,更重要的还要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张志强诊病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解除他们的担心忧虑,很多病人说:“我们来看看你,病就减轻了一大半。”对于一些重症病人,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张志强会把病因、治疗方法,细细解释给病人听,即使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依然如故。

2015年到2017年,张志强的门诊人次约为每天140人。为保证和每个患者都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2017年后开始限号,每天50人。随着门诊病人的不断增多,交流的时间被不断压缩,于是他建立了13个患者微信交流群,细心解答每一位患者的疑惑与问题,让他们放心、安心。

“一颗为病人着想的真心,就是一剂良药”。这是张志强常说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张志强以出色的仁心仁术,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

传承薪火,发扬国医精髓

多年以来,张志强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致力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医,张志强对来自各个院校的实习医生用心带教;作为山西省基层名医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张志强积极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先后有十余名拜师弟子和多名跟诊大夫。每周在师承群中授课,精心备课,认真讲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手把手教学,教给他们方证相应的中医理念和阴阳相合的中医思想。

张志强出版书籍《经方方证入门》,以方便学生传承学习应用,不仅传授他们医术,更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名有仁心有医德的中医人。“跟名师,读经典,多临床,树医德”是师承班的座右铭,也是工作室的指导思想。“欲做事先做人”的理念扎根于每个学生心中。现在已经有多名传承弟子扎根基层,成为了一方名医。

漫漫从医路,仁心医患情。张志强始终不忘初心,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爱心,把关怀和温暖播撒在每个患者心中,用专业和执着托起生命的希望。

>

来源:晋中卫生计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