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稀土出口陷入停滞,为何提振了澳大利亚矿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20:01 2

摘要:中国在贸易战中限制稀土出口,意图反制美国,却导致出口停滞,促使国际供应链转向多元化。澳大利亚矿业因替代需求激增而股价飙升,西方加速布局稀土开采与精炼,日本、法国合资建设全球最大回收厂,凸显地缘博弈下供应链重构的长期挑战。

中国在贸易战中限制稀土出口,意图反制美国,却导致出口停滞,促使国际供应链转向多元化。澳大利亚矿业因替代需求激增而股价飙升,西方加速布局稀土开采与精炼,日本、法国合资建设全球最大回收厂,凸显地缘博弈下供应链重构的长期挑战。

4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自此,稀土成为中国第一批反制美国关税的工具之一。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生产供应国,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但生产占全球产量的70%,精炼的稀土更是达到全球90%。

事实上,随着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7种稀土的发货已停止,中国出口商开始漫长而不确定地等待出口许可,这一招的确增加了海外稀土物资短缺的风险。但从长期利益观察,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一、随着贸易战控制措施的实施,我们的稀土出口陷入停滞。

路透社报道称,4月4日中国限制出口用于国防、能源和汽车行业的七种稀土和相关材料,作为其对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报复工具的一部分以后,中国出口的稀土基本停止发货。

出口商现在必须向商务部申请许可证,这是一个相对不透明的过程,可能从六到七周到几个月不等。

但实际上,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并非开始于4月4日,对稀土出口,中国早有布局。

1990年,北京宣布稀土为保护性战略矿产,禁止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开采稀土,并限制外国参与稀土加工项目,与中国公司合资的除外。

2005年,“稀土原矿”被列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禁止出口。

2014年12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包括稀土、钨及钨制品、钼等在内的8种货物,凭出口合同申领出口许可证。这一公告的出台,意味着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正式终结,开始实施稀土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2018年12月26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的公告》,根据该公告,我国将相关稀土产品列入管制清单,需按规定申请取得出口许可证,凭“出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报关验放手续。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又分别公布了《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2020年)、(2021年)》,对列入目录中的稀土产品依然做了详细规定。

2024年4月26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稀土管理条例》,对稀土的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综合利用、产品流通、进出口等活动,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范。

2024年9月15日,中国将可用于军用炸药的锑纳入控制范围。10月,中国开始要求稀土金属的出口商逐步披露这些矿物在西方供应链中的使用情况。

2024年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称: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据彭博社的消息,从2023年开始,中国的镓和锗出口曾一度停止,对美国的出口一直没有完全恢复。自2024年9月以后,中国将锑等稀土列入管制清单以来,也没有向欧盟等西方国家出口锑等稀土材料。

理论上,如果冻结持续超过两个月时间,那么客户积累的典型库存可能会耗尽。但实际上中国冻结稀土主要元素的出口,已经超过半年了,出口管制措施实际上迫使美国等客户转移了采购渠道,更多地依赖从日本等其他国家购买半加工材料,不再继续依赖中国的稀土出口。

虽然在2023年之前,中国生产了世界上约 90%的稀土,可以将稀土出口限制这种控制武器化。但事实上,在我们几乎切断对世界各地用户的重要元素供应半年之后,国外用户的生产并未陷入停顿。

因此,出口管制也可能永久性削弱了中国在稀土精炼领域的主导地位,因为它们将迫使海外买家加速从中国以外的渠道多元化发展,即使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

二、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新的限制,刺激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股票飙升。

4月12日的《金融时报》报道称,上周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了新的限制之后,部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股票出现飙升——这标志着全球争夺关键矿物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与4月3日的股票收市价对比,4月11日,Northern Minerals的股票飙涨38.1%,American Rare Earths的股票飙涨22.2%,Lynas Rare Earths股价飙涨10.5%。澳大利亚所有与稀土有关的矿业公司的股票价格,均出现了两位数的涨幅,投资者们纷纷押注它们将成为西方能源和国防工业的长期供应商。

在过去十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在努力建立作为战略矿物的可信供应商形象。虽然迄今为止,中国稀土主导地位依然难以被其他国家挑战,然而,中国最近的出口管制可能无意中增强了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

Lynas Rare Earths表示,在满足需求缺口的方面,他们处于最佳位置。该公司在西澳大利亚生产轻稀土,并在马来西亚进行加工,与日本投资者合作,并与美国国防部建立有密切关系,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建设有新的加工设施。

自2023年开始,Lynas也在向重稀土生产领域多元化。到2025年中,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将开始生产用于高温磁铁的铽和铥(DyTb),这些磁铁为电动汽车电机和军事系统提供动力。

Iluka Resources同样在积极进军精炼领域,其去年开始投资的西澳大利亚的Eneabba工厂,计划在2026年底、2027年初开始投入运营。该公司获得了澳大利亚财政支持的16亿澳元的融资,以帮助开发其所谓的“海外客户安全来源”的稀土。

分析人士对此解读的信号清晰:如果全球企业,尤其是美国国防承包商需要获得高端稀土产品,他们可能需要将生产搬迁到中国境外。因此,此举彰显了世界供应链对单一来源的依赖程度的快速改变——这一弱点催生了新的紧迫感,要求多元化。

随着地缘断层线日益加深,中国对战略出口的限制,似乎为澳大利亚稀土行业的更大角色铺平了道路——如果能快速提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三、随着西方企业布局稀土供应链,预计到 2035年,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将快速下降。

虽然澳大利亚拥有一些高品位稀土的最肥沃矿藏,但建设精炼和制造基础设施仍需要时间。

但在中国不断收紧的稀土出口政策中,实际上西方企业早已布局稀土精炼领域。比如法日合资在法西南部建成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厂,年处理800吨磁体产能,可满足全球15%稀土需求。日本通过投资澳矿、法日回收链双线布局,正在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3月17日,《回声报》报道称,法国卡雷斯特这个新兴企业今天在里昂举行稀土回收工厂奠基仪式,日本和法国计划分别投资1亿多欧元支持该项目。

报道称,这个由法国和日本合资的回收稀土企业设厂在法国西南部拉克Lacq,计划在今年全面投入运营,每年可回收800吨磁体,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稀土产量的15%,为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提供新的能源原材料。号称稀土回收工厂目前的规模全球最大。

2023年3月《日经亚洲》曾报道,日本贸易公司Sojitz和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组织(JOGMEC)在当月底向澳大利亚的Lynas Rare Earths投资了1.347亿美元,这是日本朝着摆脱对世界最大稀土生产国依赖迈出的一步。

根据协议,Lynas将向日本供应西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矿所生产的最多65%的镝和铽。Lynas计划将韦尔德山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运往国外的日资工厂,在那里将稀土与矿石分离并提炼。分离和精炼过程此前日本一直外包给中国企业,但Lynas投资澳大利亚矿产之后,绕过了中国企业,由日资工厂分离并提炼后供应日本下游企业。

《金融时报》称,随着西方企业在澳大利亚、非洲和格陵兰岛建立新的采矿业务,到 2035年,中国在稀土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会从62%下降到28%。虽然这一预测不一定客观、准确,但这一预测所体现的趋势,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在全球供应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欧洲正在加紧努力确保关键矿产的安全。在美国,特朗普通过一项旨在加强国内关键矿产开发的新行政命令动用了紧急权力。随着各国减少监管壁垒以满足对这些重要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采矿格局正在经历变革性转变。

面对复杂多变的稀土供应链变化,如何在贸易战工具和稀土市场主导权之间保持平衡,需要我们妥善权衡短期与长期利益、经济与外交利益。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