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大爷,70岁,退休前是一名普通工人。退休之后,张大爷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养生之上,经常参加所谓的“健康管理机构”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营养讲座,时不时就花好几万买一大堆营养品来吃,张大爷的儿女纷纷劝说:“都是骗人的,别买了爸,容易吃坏身体!”张大爷却对营养品深信不疑
张大爷,70岁,退休前是一名普通工人。退休之后,张大爷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养生之上,经常参加所谓的“健康管理机构”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营养讲座,时不时就花好几万买一大堆营养品来吃,张大爷的儿女纷纷劝说:“都是骗人的,别买了爸,容易吃坏身体!”张大爷却对营养品深信不疑,为此经常和儿女吵架。果不其然,张大爷的身体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2014年7月18日,清晨张慎起床后,便感到一阵头重脚轻,仿佛有一股沉甸甸的东西压在脑袋上。他用力晃了晃脑袋,沉重并未消退,反而还有些轻微的头痛,从后脑勺一直蔓延到前额,他伸手揉揉太阳穴,试图缓解那种闷胀的感觉,心里想着可能是昨天晚上没睡好,便从床头拿起刚从“营养讲座”上买的“养神胶囊”服下几粒,这才放心了不少。
中午时分,张慎准备吃午饭,他习惯性地先泡了一碗“养生米糊”喝下,刚准备从厨房盛菜,他忽然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双眼出现了一些不明的闪光点,仿佛天花板上的灯泡一闪一闪的,晃得他脑袋发胀,张慎急忙低下头揉了揉眼睛,不揉还好,刚揉了几下,张慎的眼前就出现一大片黑影,像是被墨水遮了眼睛一般,张慎这下真慌了,手忙脚乱地就要跑出厨房。
可能是太过紧张的原因,张慎忽然感觉自己的心跳地飞快,仿佛要冲出胸膛一般,打鼓般的心搏声在耳边响起,张慎摸索着来到药柜,拿出眼药水刚准备滴,就感觉胸口一阵发闷,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住胸口。
他滴眼药水的动作一滞,当即腾出手来按在胸前,尝试深呼吸来舒缓不适感,然而每次呼吸都会在胸口牵起一阵刺痛,仿佛有针不断地在里面穿刺,疼得张慎趴在沙发上止不住地发抖。恰好张慎儿子上班回来,看见父亲脸色苍白,额头布满汗珠,捂着胸口不停地倒吸冷气,心头一紧,上来询问情况之后便连忙开车带父亲去了医院。
张慎大爷被送到医院之后,医生立即采取了急救措施,随即进行了相关检查,血压测量结果为180/110 mmHg,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心脏超声检查也显示,左心室壁增厚,心脏泵血功能有所下降,左心房略有扩张。此外,血液检查显示,血脂水平较高,低密度脂蛋白(LDL)为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为0.9 mmol/L,医生根据这些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张慎患有高血压并且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心血管损害。
医生看着张慎的检查报告,语气严肃地叮嘱道:“张大爷,您的高血压和心血管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度,接下来的治疗必须引起重视。首先,我建议您不要再继续服用那些来历不明的营养品了。很多所谓的‘保健品’,实际上都是三无产品,既没有正规认证,也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它们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医生顿了顿,再次说道:“除了停止服用不明来源的营养品,您还需要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减少盐分的摄入非常关键,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膳食平衡,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尤其是油炸食品和红肉。与此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您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下来,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调整。”
有了这次的经历,张慎大爷才知道营养品并不是万能的,反而还会加重自己的身体负担,他开始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张慎狠下心将自己囤的营养品全部扔掉,只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避免了高脂肪和油腻食物,每餐都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并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为了改善身体状况,他还开始每天散步半小时,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慎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原本每天早晨醒来时的头痛和头重感逐渐消失,胸口的闷胀感也有所减轻。走路不再感到气喘吁吁,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和积极。掌握了真正“养生秘诀”的他信心倍增,将自己的习惯坚持了下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还是发生在了张慎的身上。
2015年3月7日,张慎如往常一样去小区里晨跑。然而,跑了不到十分钟,他突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头晕,像是醉酒一般,整个人有些飘浮不定。张慎以为是早起未完全清醒的缘故,于是他减缓了步伐,试图适应这一变化。可是,头晕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反而愈加明显,眼前的景物开始摇晃,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旋转。张慎连忙停下步伐,靠在路边的栏杆上一动不敢动。
不久后,这种头晕变得愈发强烈,如同海浪一般,一阵一阵地冲击着自己的大脑,张慎捂着脑袋跌坐在地上,很快,大脑后侧传来一股尖锐的刺痛,像是有千万颗尖锐的钉子从头顶刺入,痛得他直接滚倒在地,不停地用拳头砸自己的脑袋,竭力对抗这股子疼痛,疼痛也随之蔓延到整个头颅,仿佛要将他的脑袋撕裂开来。
突然间,张慎敲击脑袋的右手如同泄了气一般,力量越来越弱,很快右边的身体似乎被一股力量拖住,动作越来越缓慢,逐渐变得微弱,右臂也仿佛失去了控制,垂在身体一旁。右侧的身体完全失去了知觉。张慎试图呼喊,却发现自己舌头已经不受控制,只能发出含混不清的哼声,很快连头都无法抬起,如同泥人一般瘫软在了地上。幸好有清洁工经过,看见张慎倒地,急忙叫了救护车将他送到了医院。
张慎被紧急送入医院后,医生立即安排了脑部CT检查。结果显示,张慎的右侧大脑半球出现了明显的脑出血区域,血肿的直径约为2.5厘米,且位于大脑皮层附近,伴有轻微的脑水肿。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出血位置接近运动皮层,可能导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医生还进行了血管造影,排除了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的可能,血管结构未见异常,但出血的血管为小动脉破裂导致。医生综合以上结果,诊断急性脑出血。
医生与张慎的儿子在医院走廊里碰面,他严肃地开口说明:“张大爷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我们通过CT和MRI检查发现,他的右侧大脑出现了2.5厘米的脑出血,压迫到运动皮层,可能导致右侧肢体的功能障碍。现在最紧急的情况是控制他的血压,目前他的血压仍然非常高,达到了180/110 mmHg,这对脑出血的恢复极为不利。我们正在给他使用降压药物,但需要密切观察他的反应。”
张慎的儿子愣住了,眼神中满是惊愕和无法接受:“怎么会这样?我父亲之前虽有高血压,但是这段时间一直控制得非常好,几次复查都接近了正常,而且这段时间他一直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烟酒都不碰,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脑出血?”他的声音颤抖,脸色苍白,明显无法平复内心的震惊和恐惧。
医生看着张慎儿子焦虑的模样,心中也有些困惑,他低声自语:“事实上,我也很不解。张大爷的复查结果也显示血压控制非常好,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突发脑出血,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为了查清情况,医生详细询问了张大爷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息,果真发现了端倪。
医生叹了口气,说道:“虽然张大爷为了降血压已经做得面面俱到,但是百密总有一疏,他在饮食方面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而这恰好是导致他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仅血压控制不理想,还出现了严重的心梗、脑梗甚至是脑出血,严重危及生命啊!”
张慎大爷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每天做饭时,他减少了盐的使用,甚至选择了所谓“低钠盐”或者一些调味品来替代常规食盐。刚开始,他觉得这种做法有效,血压稍微稳定了一些,体重似乎也略有下降,自己觉得身体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张大爷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虽然他减少了盐的摄入,但却没有适量补充钾。
钾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它对于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神经功能和肌肉收缩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钾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钠和钾在体内的比例直接影响血压水平,钾有助于中和体内过多的钠,并帮助肾脏排除多余的钠。当体内钾摄入不足时,血液中的钠浓度相对增高,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张大爷虽然减少了盐的摄入,但他并没有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缺乏钾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更加剧烈,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波动。长期如此,血压控制不好,逐渐发展成了急性脑出血。张大爷的脑出血区域已经达到2.5厘米大,压迫到了大脑皮层,导致右侧肢体出现了偏瘫的症状。
医生解释道:“实际上,很多人误以为减少盐的摄入就能有效控制血压,但如果忽视了钾的补充,反而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除了减少盐分的摄入,我们还要保证每日足够的钾摄入。钾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等食物中,特别是香蕉、橙子、菠菜、甘蓝等都富含钾。一个健康的饮食应当是均衡的,钾、钠、钙等矿物质要在体内保持适当的比例。”
通过医生的提醒,张大爷才意识到,虽然自己在减少盐分,但却忽略了钾的重要性。医生强调,控制高血压不应依赖单一的饮食调整,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全面、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各种必需元素的平衡,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资料来源:
[1] 张艳彬,毕新颖,卢勇.血清sFlt-1/PLGF比值、Hcy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J/OL].检验医学与临床,1-5[2025-04-13].
[2] 孙小明,翟江,杨庆华,等.超声SMI技术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1(08):13-16.
[3]刘琳,齐欣,杨洋,等.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究川芎-天麻药对对血管性痴呆与高血压的调控作用[J/OL].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14[2025-04-13].
(《回顾:海南男子患高血压,半年后脑出血,医生说:高血压少吃1物》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彭医生科普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