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裴翠翠出身这样的家族,按理说就该嫁入高门,走仕途联姻那条老路。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这事儿,说起来挺出人意料的。
一个战场上的猛将,居然娶了出身名门的贵族女儿。
更难得的是,这个女子还亲自上阵,最后为了救他丢了命。
说的是程咬金。
那会儿他还不叫这名字,原名就叫咬金。
后来改名知节,字义贞。
山东济州东阿人。
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什么世家子弟。
早年就是个练家子,擅长骑马用槊。
那时候隋朝已经乱了,天下到处是起义军。
他干脆自己拉了支队伍,几百号人,保家护村。
可谁能想到,一路打拼下来,他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但这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重点是他那个二夫人——裴翠翠。
听名字可能觉得像小说人物,但她确有其人。
史书没怎么正面记载,但在一些地方志和旧族谱里有提过她的名字。
她不是普通人,是裴仁基的女儿。
裴仁基什么人?隋末的山海关总兵,打仗出身,老资格将领。
她的弟弟,更是传说中的“隋唐第三好汉”裴元庆。
这个家族,是河东闻喜裴氏。
要说裴家,那可不是一般的门阀。
自汉朝开始,这个家族就活跃在朝堂。
到南北朝,几乎没有哪个王朝里少了他们的身影。
一个个都是实打实的政坛中流砥柱。
到了隋唐之际,虽然旧秩序开始瓦解,但裴氏的影响力还在。
裴翠翠出身这样的家族,按理说就该嫁入高门,走仕途联姻那条老路。
可她偏偏遇上了程咬金。
这事儿,很多人都以为是偶然。
但从当时的局势看,很可能是一次政治上的试探。
那时候的裴仁基已经看出隋炀帝支撑不了多久,裴家需要找新靠山。
程咬金虽然出身草莽,但武力强、影响大,已经小有名气。
如果拉拢成功,或许能给家族多留一条后路。
只是,事情的发展比他们想象得快得多,也乱得多。
裴翠翠是个练家子,能骑马能使刀。
不是那种深闺小姐,也不是花瓶人物。
她跟在程咬金身边,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真刀真枪一起上阵。
两人并肩作战,有时候甚至她冲得更猛。
有人说,她那副胳膊比裴元庆还有劲儿。
可惜,命运没给她太多机会。
那一年,程咬金在一次突围战中中了埋伏。
敌方人多势众,形势岌岌可危。
裴翠翠带人赶来增援,眼看着他就要被围死,她一马当先冲进包围圈,替他挡了一刀。
那刀直接刺进了她的左肋,伤势太重,当场昏迷。
程咬金把她带出来了,可她没挺过来。
营帐里,她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活着,得走到最后。”
之后就没再醒过来。
她死后,程咬金把她葬在了离战场不远的山坡上。
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请人写碑文。
只是在土堆边插了一杆破旗——那是他们一起打下来的第一面胜旗。
风一吹,猎猎作响。
那之后,程咬金变了。
以前的他,性子跳脱,说话大声,打仗讲究一个“猛”字。
可从那以后,他开始学着听命令,学着稳重。
后来他投靠李世民,成了唐初的开国元勋,一步步走到朝堂之上。
他的大老婆“花大脚”还在。
坊间传说她是个性子泼辣的村妇,跟他一起过苦日子起家的。
两人感情深厚。
可再没有一个人,能像裴翠翠那样在战场上陪他冲锋陷阵。
再说裴家。
裴仁基后来归顺唐朝,也算善终。
但裴元庆年纪轻轻战死,裴家在之后的政治格局里逐渐边缘化。
门阀制度在唐初被刻意削弱,像裴氏这样的大族,不再是朝廷的绝对主角。
有意思的是,程咬金虽然后来官至鲁国公,可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过裴翠翠的名字。
也没人再提起过她。
甚至在他的家谱里,这段婚姻也被一笔带过。
只字未提她的牺牲。
有人猜,这是避嫌。
也有人说,是他自己不愿提。
可谁也没法确认。
只是有一年,他在军中设宴,喝到半夜,突然起身,对着帐外喊了一句:“翠翠,你看见了吗?我没死,我还在。”
当时没人敢问什么意思。
也没人敢接话。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刘昫 等编撰, 中华书局, 1975年
《隋唐演义》, 褚人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中国历代名将传·程咬金传》, 王树人, 解放军出版社, 1990年
《中国门阀制度史研究》, 田余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闻喜裴氏家族史稿》, 裴家后人整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来源:烟波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