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4号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一个行业群里的表态截图流出来了,里面居然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这事很快传到罗永浩那,他直接回应说“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中间再劝我的朋友,一律绝交”。
2025年9月14号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一个行业群里的表态截图流出来了,里面居然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这事很快传到罗永浩那,他直接回应说“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中间再劝我的朋友,一律绝交”。
说实话,这俩人的矛盾闹到这份上,估计不少人都等着看后续。
转天也就是9月15号,西贝发了封致歉信,说自己的生产工艺和顾客期望差得有点多,没满足大家的需求,还承诺要把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挪到门店现场做。
本来以为这致歉能平点事,可罗永浩根本不买账。甚至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出来说这事时,罗永浩还特意提醒,“于总您是我尊敬的企业家,弄清真相前别被损友误导,不然连累名声就不值了”,还补了句“现在想毁西贝的,怕是贾总本人”。
不过后来罗永浩又发文说,决定不继续追究西贝了,这波反转也挺让人意外的。
本来想跟着凑凑热闹,看看西贝门店到底啥情况,第一财经的记者9月14号晚上就去了几家西贝餐厅。到那一看,晚餐时间店里客人不多,店员说这都是预制菜风波闹的,最近客流明显少了。
记者提出想参观厨房,店员却表示现在不能随便让所有人进,要参观得拿健康证,还得留个人信息,说是“厨房重地,安全第一”。
其实西贝餐厅是半开放式的,在外围能看到点,但当时客人少、餐点也少,厨房里基本没在做东西。问起店里有没有预制菜,店员一口否认,说都是每天进的新鲜食材,现场烹饪的。
看完西贝,记者又去了其他几家餐厅。上海有家桂满陇,吃起来口感挺新鲜,问店员有没有预制菜,人家也说没有,而且厨房是开放式的,能直接看到蔬菜现场烹饪。
还有个主打点心的苏小柳,厨房是透明开放的,好多厨师就在那现场做包点、现场蒸,一眼就能看明白。老实讲,对比西贝的“健康证门槛”,这两家的透明程度确实让人更放心,毕竟消费者吃顿饭,图的就是个明白。
罗永浩后来在直播里也说了,他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觉得商家得透明,还特意夸了老乡鸡,说人家把预制菜的情况说明白了。这话一出来,不少消费者都开始关注老乡鸡了。
9月15号记者去老乡鸡门店看,发现店里真有块“菜品加工等级划分公示牌”,上面写着老乡鸡中央厨房有五大功能区,还用不同颜色标了预制菜分类:绿标是餐厅现做的,黄标是半预制,红标是复热预制。
当天午餐时间,上海有家老乡鸡店里挤满了人,顾客都在排队。店员说店里生意本来就不错,预制菜风波后,客流看着比以前多了些。
后来记者又去了几家老乡鸡门店,发现生意都挺火爆。如此看来,老乡鸡这波透明化操作算是选对了,毕竟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怕被蒙在鼓里。
不过关于预制菜的定义,现在还没个统一说法,搞不清的人挺多。有些消费者觉得,切好洗净的原材料算预制菜,没锅气的、隔夜的也叫预制菜。
但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发的《通知》里明确说了,净菜、速冻主食、即食凉拌菜,还有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给自家门店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都不算预制菜。很显然,消费者和官方对预制菜的理解差得有点远,这也难怪会有争议。
餐饮从业者对这事的看法也不一样。运营着30家门店的朱果说,商场里不让用明火,而且大多是连锁餐饮,所以品牌基本都会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处理好的食材,这样能提高效率、减少损耗,比如火锅食材都精确到克,门店不用洗也不用切。
但他也坦言,那种全炒好、加热就能吃的预制菜,他自己也排斥,总觉得像吃剩菜。王林军的想法和朱果差不多,他觉得连锁店要保证出品稳定,就得靠中央厨房统一供应,不过预制菜争议能推动立法,对行业规范来说是好事。
消费者这边更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觉得预制菜本身没问题,但得告诉消费者,价格也不能太贵,不然性价比太低;有的则说,花钱去餐厅,就该吃新鲜现做的,不想吃预制菜。说实话,两边的想法都能理解,一边要便捷高效,一边要新鲜透明,怎么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聊完门店和消费者的情况,咱再说说预制菜板块的行情。本来以为这波争议会让板块受影响,结果9月15号预制菜概念开盘就走强,同花顺数据显示板块最近涨了点,得利斯、三江购物还涨停了,惠发食品、味知香这些公司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据《2025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到了4800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些,看来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还挺有信心。
面对行业挑战,不少企业也在想办法应对。
味知香董事长夏靖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预制菜行业一边繁荣一边有挑战,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竞争也更激烈,而且还有标准不一、食品安全这些问题。他们计划今年新增3条智能化生产线,加强食材溯源。
千味央厨在回应投资者时也说,会从源头严控食材质量,升级供应链,还在各个环节设了质量监控点,就是为了应对大家对预制菜的信任危机。
好消息是,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快要出来了。第一财经独家报道说,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审查,很快会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次国标首次把餐饮门店用不用预制菜、怎么用,都纳入了信息披露的范围。
有专家还建议,这些信息得强制披露,比如菜单上标清楚预制菜类别,服务员主动告知消费者,要是不按规定来,还得有处罚措施。
毫无疑问,西贝这波预制菜争议,说到底就是消费者知情权和餐饮企业透明度之间的矛盾。老乡鸡的三色公示给行业做了个好榜样,证明只要透明,消费者是愿意买账的。
预制菜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连锁餐饮要发展,肯定离不开中央厨房和预制菜,但关键得平衡好企业效率和消费者信任,透明化披露才是核心。
等国标正式落地,预制菜行业就能更规范了。希望餐饮企业能主动落实信息披露,监管部门也能加快国标推进,消费者也别一味排斥预制菜,多些理性看待。这样一来,预制菜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大家吃饭也能更放心、更明白。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