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第13篇|太喜欢这篇写物散文了,文笔绝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7:40 1

摘要:有时候,想写一篇偏生活方面的散文,写之前会先读几篇汪曾祺的文章,找找语感,然后再下笔写。试过之后感觉非常有效。大家也可以试着先读,然后再动笔写。

拆解第13篇|太喜欢这篇写物散文了,文笔绝了

有时候,想写一篇偏生活方面的散文,写之前会先读几篇汪曾祺的文章,找找语感,然后再下笔写。试过之后感觉非常有效。大家也可以试着先读,然后再动笔写。

今天拆解的是汪曾祺的《腊梅花》。

1️⃣整体感受

汪曾祺以腊梅花为线索,串联起三代人的记忆,从孙女的儿歌到自己的童年,再到家族历史,充满温情与怀旧感。

文章通过细腻的植物描写、生活细节和文献引用,展现腊梅在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与个人情感联结,结尾的自嘲式幽默更添文人雅趣。

2️⃣ 结构:双线交织结构

1.明线:腊梅的植物属性

2.暗线:家族记忆的时空流动

3️⃣ 开头

从孙辈视角切入,用儿歌建立跨时空的情感联结,画作为记忆载体,暗示艺术对现实的替代性传承。

4️⃣主体

1.考证段:用《竹坡诗话》构建历史纵深感,颐和园藻鉴堂的腊梅作为南北文化传播的物证;

2.忆旧段:四棵老腊梅的细节描写(砖砌花台,汤碗口粗细),冰心腊梅与狗心腊梅的民间审美分野;

3.场景段:折花场景的动作描写(姐姐指挥,枝条选择标准),体现传统插花美学;

4.工艺段:腊梅珠花的制作过程(穿花丝,嵌天竺果),工艺细节展现文人雅趣。

5️⃣结尾

1.自嘲式反转,用屁小说消解严肃文学身份,强化工艺美术的情感价值;

2.首尾呼应:孙女唱儿歌,祖母戴珠花,我的工艺天赋,完成家族记忆闭环。

6️⃣情感起伏文字摘录

1.“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时空交错的怅惘)

2.“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童趣中的惊险感)

3.“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跨越时空的自豪感)

4.“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谐谑中的文人自嘲)

7️⃣金句

1.“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反常识审美观)

2.“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地热热闹闹,而又那样地安安静静。”(矛盾修辞法)

3.“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量变产生美)

4.“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职业价值的终极叩问)

#提升文笔的散文 #散文 #写作 #写作技巧 #学习写作 #拆解 #汪曾祺

来源:象山易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