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老人的钱袋子又有新保障了!从今年5月1日开始,陕西全省养老机构将执行一项重磅新规——《陕西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这项政策专门针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时常见的押金、会员费等问题,通过“全链条监管+银行存管”的模式,彻底堵住养老机构乱收费、挪用资金的漏洞。简
退休老人的钱袋子又有新保障了!从今年5月1日开始,陕西全省养老机构将执行一项重磅新规——《陕西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这项政策专门针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时常见的押金、会员费等问题,通过“全链条监管+银行存管”的模式,彻底堵住养老机构乱收费、挪用资金的漏洞。简单来说,今后老人的养老钱交得更明白、存得更安全,再养老院“跑路”或资金被随意支配了。
过去一些养老院打着“租金”“买断床位”等旗号收取高额会员费,甚至有机构收取数十万元押金,这些乱象在新规实施后将成历史。根据政策,陕西养老机构押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人,且必须存入银行专用账户,与养老院自有资金完全隔离。对于争议最大的会员费,新规直接亮出“禁止牌”——原则上不得收取会员费,只有通过正规土地出让、自建设施且备案的养老机构例外,但收费上限也被严格限定为“单个老人月床位费的12倍”。比如某养老院单人间月费5000元,会员费最高只能收6万元,这比过去动辄几十万的“买断费”大幅降低门槛。
更贴心的是,政策鼓励养老院按月收取服务费,最长预收周期不超过1年。这意味着老人家属不用一次性支付大笔费用,资金灵活性更高。即便是已经缴费的老人,若因身体原因需要退住,7个工作日内必须退还全款;已入住老人退费时扣除实际消费后,剩余款项15天内到账。这些硬性规定让“退费难”问题有了解决依据。
新规最关键的创新在于引入银行存管+风险保证金双重机制。所有押金和会员费必须存入民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专用账户,养老机构日常无法随意支取。银行会对账户实施动态监控,一旦发现单日转账超10万元、高频交易等4类异常流动,立即冻结资金。同时,银行还要从账户中冻结至少10%的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若机构经营出现问题,这笔钱优先用于退还老人费用。例如某养老院三年收了1000万会员费,银行至少要冻结100万作为保障金,确保老人“救命钱”不被掏空。
对于养老服务费(如床位费、护理费),政策要求单独存入基本账户,严禁与其他经营资金混用。即便是现金缴费,养老院也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全额入账,彻底杜绝“私设小金库”。这种“专款专户、全程留痕”的设计,相当于给老人的钱上了双保险。
新规不仅管钱,还管人。民政部门将联合公安、金融监管等8个部门,通过“双随机”抽查、专项审计、风险监测等手段对养老机构分类监管。若发现违规收费、挪用资金等行为,轻则约谈负责人,重则停业整顿。更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保护老人隐私——收集的个人信息严禁泄露或买卖,违者不仅要赔偿损失,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这种从资金安全到隐私安全的立体化防护,让老人住得安心、家属托付放心。
陕西此次新规的出台,直击养老行业两大痛点:一是通过限制预收费金额、缩短周期,降低老人经济压力;二是通过银行存管和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防范机构“墙补西墙”的运营风险。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虽然短期面临资金回笼压力,但长远看能倒逼行业提升服务质量和透明度。正如业内人士分析,当“会员费神话”破灭后,养老院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到护理水平、环境设施等本质需求,这正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正途
目前,陕西省已公布首批合作银行名单,各地民政部门正加紧对接存管系统。随着5月1日政策全面落地,陕西老人选择养老机构时将拥有更清晰的判断标准,而那些企图通过预收费“圈钱”的不良机构,注定再难有生存空间。
信息来源:陕西省民政厅官网、《三秦都市报》权威发布(2025年4月13日)
来源:经济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