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锺繇出身颍川钟氏,和荀彧都是颍川大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安抚韩遂、马超,功勋卓著,被曹操比为萧何。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三国志·锺繇华歆王朗传》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东汉灭亡,曹魏建立。公元223年,钟繇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太尉——钟繇
锺繇出身颍川钟氏,和荀彧都是颍川大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安抚韩遂、马超,功勋卓著,被曹操比为萧何。
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除了功高德勋,钟繇还是大书法家,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
钟繇绝对是曹魏开国元勋,他文武双全,非常有才干。曹操平定天下,钟繇镇守关中多年。两个儿子钟会、钟毓,钟会灭蜀后想谋反,钟毓后来又成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谋权篡位的帮凶。
司徒——华歆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归顺小霸王孙策,成为上宾。
曹操征召华歆回到朝廷,官渡之战时,出任议郎、司空参军,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封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曹魏建立后,担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县侯。232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敬。
历史上的华歆,其实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不堪,“割席断义”也只是《世说新语》的记载。华歆品德高尚,名声重于王朗,多次向曹丕、曹叡父子举荐管宁代替自己,而且华歆为人清廉。
司空——王朗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
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
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
历史上的王司徒,并没有被丞相骂死。王朗也是汉末名士,经学大家,品德高尚。作为曹魏重臣,其子王肃也是投入了司马氏谋权篡位的阵营,司马昭更是王朗的孙女婿,所以王家在西晋也是豪门大族。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三人:锺繇开达理幹,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的确是一个时代的俊杰伟才。曹魏刚刚建立,三公选用这样的人,也算是一时盛事!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
来源:小凡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