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7日,山西省“酿造大麦—高粱一年两熟生产技术及新品种示范”观摩会在运城市夏县禹王乡举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汾酒股份公司、汾酒原粮公司、山西农业大学以及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活动。
扫码看视频。
5月17日,山西省“酿造大麦—高粱一年两熟生产技术及新品种示范”观摩会在运城市夏县禹王乡举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汾酒股份公司、汾酒原粮公司、山西农业大学以及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活动。
此次观摩会,由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汾酒原粮基地公司与夏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旨在通过适宜酿造的大麦品种鉴选、大麦—高粱一年两作技术模式研发,助力我省酿造大麦产业更好发展。
观摩会现场,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大麦岗位专家邢国芳教授,详细介绍了汾酒“酿造大麦—高粱一年两熟生产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酿造大麦品种比较及新品种展示,参会人员集体观摩了酿造大麦新品种——中啤麦1号千亩示范方。
大麦,是全球第4大禾谷类作物,不仅是我国啤酒、白酒酿造和优质饲料的来源,也因富含丰富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等受到食品加工行业的推崇。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麦逐渐退出主要的种植序列,我省大麦种植大面积下降,导致本省的酿造产业原粮供应成本增加且品质不稳定。
如何引导农民积极种植本土大麦,使农民通过先进的大麦种植技术增产增收,为本省的酿造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大麦原粮,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对此,邢国芳表示,自2016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解决我省大麦产业面临的问题,作为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坚持出口导向,通过适宜酿造的大麦品种鉴选、大麦—高粱一年两作技术模式攻关、开展“企业+合作社”的订单种植模式、利用我省边际土地(盐碱地、贫瘠土地以及复垦地等),助力我省酿造大麦产业的发展。
邢国芳介绍,为提升山西省大麦产区影响力,保障我省汾酒、老陈醋等酿造业的原粮本地化供应,自2023年以来,我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和汾酒集团,在运城黄河滩涂盐碱地探索并推广大麦—高粱一年两作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大麦生育期短,抗逆性强、耐迟播等特点,在一年两熟耕作模式下,充分保障了下茬作物的生长空间和时间,有效提高了高粱产量,并在不与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争地的情况下,实现大麦产量的稳定增加。“2024年经实打实收测产,该模式较当地传统种植业模式,节约水肥投入30%左右,亩均增收300元-500元,实现了节本增效。”邢国芳说。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