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总是认为论功行赏是领导对下属过去成绩和功劳的肯定,其实不然,否则就不会有“功高不赏”和“鸟尽弓藏”之说。那么究竟“论功行赏”的本质是什么?在谋略家看来,领导者之所以“论功行赏”,其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过去,而是为了投资未来。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就不能看清楚
大家总是认为论功行赏是领导对下属过去成绩和功劳的肯定,其实不然,否则就不会有“功高不赏”和“鸟尽弓藏”之说。那么究竟“论功行赏”的本质是什么?在谋略家看来,领导者之所以“论功行赏”,其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过去,而是为了投资未来。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就不能看清楚其中的门道,更不可能领会背后的次序和权重。
一、未来价值排第一
既然奖赏本质是对未来的投资,那么下属未来对组织及领导的价值回报预期,自然成为首要评价标准。高明的领导者依据以下原则为未来价值排序。
1.战略价值大于战术价值
刘邦将萧何功劳列为首位,并非仅因 “功狗”“功人” 之论,关键在于西汉开国后,萧何理政治国的价值更具战略意义。萧何长期负责后勤保障、治理关中,为刘邦军队提供稳定的粮草与兵源支持,且在国家初建时,其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略对西汉的长治久安影响深远,相比战场上的战术之功,其战略价值更为突出。
2.现实价值大于潜在价值
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能立即提升业绩、解决实际问题的员工,其现实价值更高。例如,在产品销售旺季,销售人员凭借出色的销售技巧,迅速打开市场,增加销售额,相比虽有潜力但短期内无法为企业带来明显效益的员工,更易获得领导的奖赏与重用。
3.特殊价值大于普通价值
具备特殊技能或能在特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员工,其价值更为突出。如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研发新产品时,拥有前沿算法技术的工程师,能解决产品核心技术难题,其特殊价值远超从事常规工作的普通员工,更易得到高额奖赏。
4.私密价值大于公开价值
像陈平能为刘邦执行一些私密任务,出谋划策解决棘手问题,虽其计策可能不登大雅之堂,但对刘邦稳固统治意义重大。这类私密价值往往能满足领导特定需求,因此陈平能获重赏与重用。
二、树立榜样排第二
古往今来,“胡萝卜” 与 “大棒” 是上位者规范下属行为的主要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引导员工成为期望的样子,领导者不惜重赏。奖赏力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1.形势需求
鉴于国势垂危,燕国求贤若渴,燕王搞过一个 “千金市骨”的行为艺术,以重金购买千里马的骨头,向天下表明求贤决心。在企业开拓新市场、转型关键期等急需特定人才或特定行为时,领导者会加大奖赏力度,激励员工积极响应。
2.舆论影响力
奖赏对象的行为若能产生广泛舆论影响,领导者更愿出重赏。比如商鞅变法之初,为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 民众觉得此事轻而易举却能获如此重赏,都心存疑虑。商鞅见状,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终有一人站出来搬走木头,商鞅立即兑现承诺。这一事件迅速传播开来,极大提升了商鞅的公信力,为后续变法顺利推行奠定基础。可见,当行为能带来广泛舆论影响时,领导者往往不惜重金,以借助其影响力达成更大目标。
三、平衡稳定排第三
参加过公司年会的朋友都知道,在年会总结表彰中必有一个奖项,叫有“安慰奖”。通过适当奖励协调矛盾、促进组织和谐,领导者通常也乐于为之。刘邦分封雍齿便是典型案例。刘邦称帝后,众多功臣因分封之事争功不休,局势不稳。刘邦听从张良建议,率先分封曾多次羞辱自己的雍齿,向功臣们表明分封公平公正,稳定了人心,平衡了局势。在企业中,对于工作表现虽不突出,但兢兢业业、长期坚守岗位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能提升员工整体满意度,促进组织内部和谐稳定。
总而言之,高明的领导论功行赏,将未来价值、树立榜样、平衡稳定综合考量。作为下属,若能理解其中门道,明确努力方向,便更有可能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来源:谋略与兵法一点号